2024年08月01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8版:五峰

高山上的“红旗渠”

三峡日报记者 宋钰杰 通讯员 罗传禄

三伏天,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火田坑村9组村民王义喜手捧洗脸盆,走到至水龙头旁,“哗哗哗”,一股清泉水注入盆中。

王义喜转身指着水龙头说道:“这根管子拉到家,再也不担心用水问题了,几辈人期盼的事情,现在解决了”。

“曾经的火田坑村,挑水是每家每户必做的一件事情。”老人们诉说着艰辛岁月。83岁的老党员朱明德曾在当地任生产队队长,他回忆说,有一次收工回家,点着火把从3公里外挑水回家,眼看就要到家门口的稻场了,火把突然被风吹灭,结果他一脚踏空,一担水全部洒落。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火田坑村的用水问题迎来了转机,市委政研室、市公交集团、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县高级中学等帮扶单位入驻后,开始了细致的入户摸底。

调查发现,虽然村民们都建有蓄水池,但大多数水池建造质量不高,基本没有抗干旱能力,且水源多为山石岩隙水,有害矿物质含量高,长期使用危害健康。

重新寻找水源地、实行集中供水势在必行。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组成探水队,根据周边村民提供的信息开始找水源。

“那段时间,我们爬过了火田坑村的每一个山头,踏遍了每一条山沟,有时候一座山走下来,腿上有十几条蚂蟥。”该村党支部书记幸必武讲述道。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寻,水源地最终选在了远在几十公里外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黄草坪村。2017年,主水管架设工程动工。

这是一条沿途千沟万壑、荆棘遍布的线路,施工队员一边用砍柴刀开路,一边架设管道,饿了就啃几个粑粑,累了就在草垛里打个盹儿。

“从官凤坪到内口,长达4公里的距离,全是在悬崖上施工,最窄的地方仅能放下一只脚。”参与施工的队员罗传斌说道。

经过4个多月的持续奋战,全长20余公里的主水管道架设完成。

主水管铺设完成,入户的工程也在快速推进,后续怎么维护、怎么管理,成为了村民代表大会上热议的问题。

“我们不能做一锤子买卖,要让这件事福及子孙后代,让火田坑村彻底结束挑水吃的历史。”幸必武立志修筑一条高山上的“红旗渠”。

“我这个人平时虽然固执,但在水网维护这件事情上,我举双手赞同。”村民李学江说道。

很快,管护方案出炉,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将全村分为三个片区,每个片区选定一名管水员,每家每户安装水表,按每吨水1.5元的标准进行收费管理,所得费用用于管道日常维护和支付管水员工资。

今年年初,火田坑村饮水工程全部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全村440户村民实现了自来水到户。

“过程虽然艰辛,但苦尽甘来。”幸必武看见火田坑村的群众用上了清澈的自来水,他时常感慨,虽然比不上红旗渠那样的工程,但它的精神内涵却时常激励着大家。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8-01 1 1 三峡日报 c293574.html 1 高山上的“红旗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