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斤宜昌玉米种子,是湖北康农种业生产部负责人李浪过前往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共康村时,带去的最重要的“行李”。顾不上高原反应,今年4月,他和农牧民一道将这些种子播种在450亩试验田里,整地、施肥、播种、观测记载……高原育苗工作纷繁复杂,试验的难度超出他的预期。如今,在世界屋脊上种的玉米长势如何?玉米制种试验能否成功?西藏规模化种植玉米是否可行?记者近日走进了共康村。
康农种业为何落户加查?
7月13日,阳光正艳,海拔3200米的共康村的玉米地里,绿浪滚滚,长势喜人。技术员李鹏飞正在指导农牧民给玉米母本拔花去雄。
在玉米制种中,拔除母本的雄穗至关重要,它可以防止玉米自交、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产量。
李鹏飞来自宜昌长阳,是康农种业的一名技术员,7月2日首次进藏,高原反应强烈。但共康村450亩制种玉米都进入了拔节抽穗期,一刻也不能耽搁。李鹏飞晚上吸氧,白天下地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
湖北康农种业为何会来到西藏加查开展玉米制种?这离不开宜昌市援藏工作队的牵线搭桥,加查是宜昌对口援藏县,在产业援藏找项目过程中,发现高原玉米制种在山南乃至西藏都是个空白,饲养藏鸡所需的高营养玉米饲料基本靠外地调运,于是便主动联系了宜昌本土上市企业康农种业。
康农种业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育繁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宜昌援藏工作队两次邀请玉米育种首席专家、高级农艺师、康农种业总经理彭绪冰进藏考察。经过考察,康农种业发现西藏高原具有光照好、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等独特气候条件,玉米病害轻,十分适合玉米制种。双方一拍即合,2023年,康农种业与加查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正式落户加查。
合作方式是:康农种业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农牧民负责田间管理,玉米种子最后由康农种业以保护价回收。
“经过选育,确定了高原适应性品种。今年4月首次在加查共康村播种,这也是该品种在西藏高原试验性播种。”李鹏飞介绍。
高原玉米制种难度有多大?
共康村有369户1330人,是一个由加查、曲松、措美等地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户新建的村,农牧民主要以务农和放牧为生,收入持续增长空间有限。玉米制种政策一出台,农牧民参与踊跃,扎西曲珍就是其中一户。种青稞、小麦,农牧民都是好把式,可对于玉米制种技术,大家可就是“门外汉”了。由于自家的制种玉米有缺苗,扎西曲珍补种了其他玉米品种,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易串粉混杂,必须保持亲本的纯度,才能提高杂交种的质量,补种其他玉米品种的共有9户,需要一棵棵清理。”李鹏飞说。
虽然补种玉米长势良好,扎西曲珍二话不说,积极配合,对玉米进行清理。“不砍掉的话会影响种子纯度和质量,玉米种子就不好销售了。”扎西曲珍用藏语朴实地说道。
世界屋脊将见证宜昌种子奇迹
试验的品种因其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高、抗病强,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种植,亩产能达到700公斤以上。
“原先种玉米,每亩产量在200公斤左右,价格每公斤4元左右,每亩产值不到一千元。这次玉米制种,就算产量跟原先持平,每亩可以为农牧民增收千元以上。”共康村党委书记次仁顿珠在玉米地里给记者算起了收成,满是憧憬。
刚离开加查返回长阳的康农种业生产部负责人李浪过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从玉米长势来看,今年试种非常成功。公司明年继续在加查加大投入,争取将玉米制种面积扩大到5000亩,努力在三年内将玉米制种面积达到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乎农民收入,也影响着粮食安全。康农种业之所以在加查落户,要感谢宜昌援藏工作队的持续跟进服务。未来,我们将加大在加查投资力度,谋划在当地建立一个加工中心。”彭绪冰说。
走在制种田里,看着长势良好的玉米父本、母本,从事多年玉米制种的李鹏飞保守估计,今年一亩地至少可以增产50公斤。
“康农种业在共康村试验播种,试验将进一步为西藏规模化种植玉米摸索经验,为西藏优化粮食作物结构,解决畜牧养殖青饲料不足,推动高原种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宜昌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加查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高大权说。
再经过1个多月的生长期,共康村的制种玉米将进入收获期。
金秋九月,世界屋脊将见证宜昌种子的奇迹。
三峡日报记者 曹阳 欧红平 张锴 张小军 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