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昌抢抓机遇,深入推进“电化长江”“氢化长江”,着力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船舶用能体系。同时在船舶制造领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努力用科技护航长江。如今,在长江宜昌段,绿色岸电已成为船舶待闸期间的主要动力来源,智能船舶产业蓬勃发展。
日前,“长江绿色智能客船推广应用试点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任务(第一批),是湖北省唯一入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推广应用试点”的项目。长江绿色智能客船,正劈波斩浪,驶向全国。
推广清洁岸电,宜昌累计为3.5万多艘次船舶提供岸电
静静的港湾,清新的江风,灯火通明的船舱。时值盛夏,秭归茅坪新港每天都有六七艘豪华游轮停靠接用岸电,保障船上照明、空调和生活用电。
“每小时用电500多千瓦时,一次停靠40小时左右,可节省费用2万元左右。”重庆世纪神话轮机长游华友告诉记者,自从用上了清洁岸电,不仅游轮和港口内外环境全面改善,还可节省一大笔费用。
这一局面来之不易!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接合部,是三峡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所在地,每年有6万余艘次船舶在此通行待闸。巨大的轰鸣声,刺鼻的油烟味,漂着油污的江水,备受困扰的游客、船员和岸边居民,曾经是长江宜昌段港口的真实写照。船舶污染防治成为一道“必答题”。
2015年4月,长江上第一批岸电设备在秭归沙湾锚地诞生,实现了长江岸电“从0到1”的突破。
2018年6月,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在宜昌启动。次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向长江全流域推广岸电宜昌示范样板。
宜昌还创造性推出了靠岸固定式、靠岸浮动式、离岸固定式、离岸浮动式、水上服务区综合能源保障系统、船电宝充换电服务6种岸电供电模式,满足各种水文条件、船舶类型、停靠方式的岸电需求。
目前,宜昌沿江8个县市区的67个码头建成168台套岸电设施,岸电供电容量2.87万千伏安。宜昌长江沿线港口已实现岸电全覆盖,所有进港游轮全部用上了清洁岸电。
截至6月30日,长江宜昌段已累计为3.5万余艘次船舶提供岸电服务,总用电量逾4000万千瓦时,可替代燃油消耗近万吨。
科技护航长江,宜昌绿色智能船舶率先投入运营
每天清晨,“长江三峡1”号游轮就会从三峡游客中心码头缓缓启航,带着游客一路欣赏葛洲坝的壮观和西陵峡的美景,向三峡大坝进发。
“这艘游轮充一次电,综合工况下可运行10小时或续航150公里。”“长江三峡1”号船长陈国海说,“从宜昌港到三斗坪港全程约40公里,充一次电跑一个来回后,晚上再在宜昌城区江面跑一趟夜游,还能剩20%的电。”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长江三峡1”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载电量最大的新能源纯电动游轮,2022年3月在宜昌首航。该游轮的动力“心脏”,分4个电池舱搭载720块宁德时代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总载电量7500千瓦时。作为全球第一艘采用高压充电、低压补电方案的电动船,其相关设备和系统的研发制造,填补了我国电动客船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这两年,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绿色船舶不断在宜昌投入运营。
2023年10月,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宜昌成功首航,标志着我国氢燃料动力船正式进入工程化应用阶段。
2024年5月,搭载内河首次开发的自主驾驶系统的第二代新能源游轮“和悦”号成功首航,带领内河游轮进入无人驾驶智慧时代。
2024年7月,采用“动力电池+燃油+太阳能光伏”混合动力,搭载智能系统的新能源游轮西陵峡“和谐”号正式首航,运行“两坝一峡臻享全域游”线路。
眼下,还有2艘新能源混合动力省际豪华度假型游轮正抓紧建造中。
除了长江干流大型游轮,宜昌绿色智能船舶正向长江支流和客渡船深入推进。清江流域首艘新能源游船“夷水号”今年5月正式启航。夷陵区尚家河水库渡口新能源客渡船和长阳“清江鱼”新能源客渡船相继开工建造。
抢占新兴赛道,“电化长江”万亿元产业链启航
眼下,在长江宜昌段两岸,枝江和宜都的绿色智能船舶工业正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位于枝江市的宜昌船舶工业园内,一艘艘正在建造中的万吨巨轮静卧在造船平台上。不到3公里的长江岸线上,集聚了9家造船企业。
一江之隔的宜都市陆城街道,总投资80亿元的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项目去年5月正式开工,主要承接达门船厂和宜昌船厂搬迁配套,目前项目正紧锣密鼓施工中。
2022年,宜昌制定“电化长江”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提出高位谋划实施“电化长江”五年行动,加快公务船、旅游车船、运矿车船、港口作业船舶电动化替代更新,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加快形成“电化长江”的产业链、供应链协调组织平台。
2023年3月,国内首家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在宜昌揭牌。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楚能新能源、欣旺达东风、河北金力等新能源电池产业龙头企业也先后重仓宜昌,已基本形成了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
如今,宜昌在绿色智能船舶的设计、电芯、电控、建造、运营等领域,形成了既有龙头又有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未来,宜昌将锚定打造“电化长江”示范区,实施应用场景拓展、岸电设施升级、产业赛道抢占、配套体系提升四大工程,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宜昌样板”。
三峡日报记者 黄春梅 通讯员 王银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