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5版:要闻

加快融合发展 激发媒体活力

——全国地市媒体“AI赋能 融向未来”主题交流活动专家访谈

叶志强

刘平

刘智慧

谢文东

唐薇频

王芬兰

探索客户端运营 用户享数字化消费服务

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 叶志强

8月13日,在全国地市媒体“AI赋能 融向未来”主题交流现场,对于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的主题发言中实现媒体向城市运营的转型,浙江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副总编辑叶志强深有同感,这也是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近年来的探索实践。

依托嘉兴市唯一的新闻客户端“读嘉”,为了进一步提高客户端的下载量、日活率,增强主流舆论平台的用户黏性,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在“读嘉”推出“点点钱包”智慧消费平台,创新将政务、商务和服务三者紧密结合。

“点点钱包”以提高嘉兴市民消费的数字化、智能化、便利性为切入口,将传统的职工实体饭卡数字化,让广大职工在外办公时能够随时、就近、优惠就餐消费,也让更多客户端用户同享更优惠、更便利的数字化消费服务。截至目前,“点点钱包”已入驻机关企事业单位251家,覆盖人数达1.7万人,餐补资金累计发放超过5000万元,有效解决了餐补资金使用场景有限与沉睡资金多的问题。

叶志强介绍,平台还吸引了超过2000家线下合作商户入驻,涉及餐饮、生鲜超市、水果蛋糕等多个领域。以饭卡为纽带构建的智慧消费新场景,有效地拓展了客户端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多赢格局,极大地增强了用户黏性和客户端的产业造血功能。

此外,“点点钱包”还通过构建嘉兴会员卡体系,惠及社会用户,无需预充值即可享受平台商家的日常支付折扣、会员日超级折扣以及平台消费券等权益,包括用户同享麦德龙超市PLUS会员价等等。此外,平台还定期举办美食节、会员日等活动,发放半价电子消费券。

为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点点钱包”自上线以来,还陆续开发了消费券发放体系、“读嘉优选”体系、“点点团购”功能等。截至目前,“点点钱包”智慧消费平台社会用户突破10万,平均日活达到2.5万,最高日活达到了4.6万。

“点点钱包”智慧消费平台的成功运行,是地市级主流媒体客户端“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的创新探索和生动实践。叶志强表示,未来,“点点钱包”将继续深耕数字化消费领域,宜昌和嘉兴可互相取经、携手共进,为市民带来更多元化、更便捷的消费体验。

三峡日报记者 杨雪

加快推动融合发展 提升区域媒体宣传质效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刘平

8月13日,在“AI赋能 融向未来”主题交流活动现场,荆州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刘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媒体融合发展正持续向纵深推进。

刘平介绍,荆州市融媒体中心于2023年12月22日揭牌成立,是全国第二批媒体融合试点城市,也是全省第四家挂牌的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在推进媒体融合改革过程中,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边改边试,不断完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刘平表示,总体来讲,改革的主要原则就是坚持“事企分离、双轮驱动、要素优先、发展共享”,全面实施“个十百千”工程,“个”:打造一个现代化产业园;“十”:做强做优“4+6”媒体和产业平台;“百”:打造江汉风客户端、“荆州发布”、“荆头条”微信公众号、“hi”荆州抖音号和“精彩视频”5个百万粉丝新媒体账号;“千”:培育品牌经营、影视演艺、“三农”电商、人力资源、技术服务、报刊发行、新媒体营销、大健康、数字文旅、教育产业等10个过千万元产值的传媒产业。

宜昌、荆州、荆门三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推动“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是省级战略,在圈内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携手同行、抱团发展是三地的主攻方向。作为主流媒体,宣传好三地在推动都市圈一体化过程中的新进展、新变化和新成效,是荆州市融媒体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三地合作良好,加强互动,联手策划,资源共享,每周策划一个专版在各地报纸刊发,在宣传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刘平表示,此次媒体交流大会,为荆州市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将把此次考察学习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学以致用,继续当好主力军和宣传员。将紧紧围绕长江大保护、新质生产力、供应链建设等内容,创新表达方式,加大宣传合作,采取“常态化、跨区域、融传播、聚合力”等方式进行宣传,力争变“独唱”为“合唱”,变“单声部”为“多声部”,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媒体矩阵建设,更好地提升宣传质效,为推动“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三峡日报记者 陈佳佳

在数字化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惠州日报社 刘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们积极拥抱新时代新技术,将数字化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一环,以虚拟主播‘惠小祯’为突破口融入数字经济,并将数字赋能纳入5年发展规划,全力在数字化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8月13日,广东省惠州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刘智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智慧介绍,2023年1月20日,惠州日报社的数字虚拟主播“惠小祯”上线正式入职,上线当日全网的阅读量接近1100万。这是惠州日报社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拓展传媒产业空间的大胆探索。在AI加持下,“惠小祯”将“人工智能+内容生产”应用场景扩展到惠州日报社采编全流程之中,不仅提升了内容创作的智能化水平,也直接推动了报道形式的创新。惠州日报社通过“虚拟人+内容优势”抢先步入智媒时代快车道。以“惠小祯”为突破口,惠州日报社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为产业事业发展探索无限可能。

依托“惠小祯”IP,惠州日报社相继推出《小祯姑娘》《祯游记》《小祯知道》《小祯天气播报》《小祯读报》等全新栏目。虚拟主播出镜辣评热点新闻事件,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新闻评论节目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人关注。“惠小祯”不仅仅是虚拟主播,更是惠州倾力打造的一个文化IP。刘智慧说,我们将持续用好“惠小祯”IP,重点打造其“城市旅游文化推荐官”和“惠州美好生活体验官”的人物特性,赋能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建设。

此次活动还安排与会嘉宾深入企业、走进人文景区进行媒体采风活动,探寻宜昌高质量发展“密码”。刘智慧说,此行是他时隔8年后第二次来宜。宜昌整个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兴旺,群众幸福指数在不断提升。

刘智慧表示,宜昌全力拥抱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我的宜昌”客户端建设让人印象深刻,新闻客户端实现向综合服务客户端转变,运营媒体实现了向运营城市的转变,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三峡日报记者 陈佳佳

运用人工智能 绽放传播创意

拂晓报社 谢文东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加速应用,如何借助AI技术优化短视频内容生产,已经成为当前地市党报媒体融合工作中的重要探索方向。”8月1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徽省宿州市拂晓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谢文东表示。

谢文东介绍,作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拂晓报社建设了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按照内容为王、技术赋能、创新驱动、合作共赢的宗旨,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报社的短视频创作工作中。

2023年10月,拂晓报社建成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并购买3年云服务。该服务来自全国媒体内容生产的第一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集纳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其理念、技术以及应用模式在国内具有先进性、独家性和创新性。

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短视频内容生产赋能,由内置的20余款AI工具组成了一条短视频智能化生产流水线,拥有多种智能化处理能力,为报社编采人员提供了更多智能化的便利创作工具,将短视频创作的一些烦琐流程自动化,并可以生产出数据新闻、数字人等融媒新品。自运行以来,报社通过该平台共制作短视频作品130余个,获得了社会各界好评。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技术在短视频精品制作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并推动了视频制作行业的创新与发展。”谢文东表示,拂晓报社将进一步用好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不断深挖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可能性,生产出更多短视频精品,让内容更多元,让传播创意更加绽放。

在宜期间,谢文东对宜昌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兴趣,并详细了解了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在深度融合发展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他认为,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突出“充分整、深度融、新闻+、政策扶”,推动组织架构、采编经营、全息媒体“三个系统性重塑”,推进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打造了具有宜昌辨识度的现代化新型主流媒体。希望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在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中,做大做优做强文化产业,不断拓展经营版图,实现流量变现、资源变现、资产变现,从而在多元化市场中赢得先机。

三峡日报记者 何冠英

内容为王技术护航 打造视频品牌

长沙晚报社 唐薇频

“辣,就是鲜活有味的内容。”8月13日,在全国地市媒体“AI赋能 融向未来”主题交流现场,湖南长沙晚报社编委唐薇频道出了该报社在融合发展道路上的探索——全新视频品牌“辣视频”。

唐薇频介绍,上线一年来,“辣视频”凭借其优质内容、技术创新和IP打造,迅速在网络空间占据了一席之地,矩阵粉丝总量已突破600万大关,日均播放量超过百万次,多条视频点击量更是突破千万。

视频坚持“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聚焦长沙本土,紧跟时代脉搏,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鲜活有味的视频内容。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该平台推出的《汝兮跑两会Vlog》系列报道,通过Vlog形式,生动展现了长沙与北京两地的互动,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的新闻体验,全网阅读量迅速破百万。此外,还围绕长沙春晚分会场、特巡警守护城市等热点话题,制作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在技术创新方面,视频用“优质内容+技术引领”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移动网络及新兴媒体技术。《这些湖南团的好声音,暖暖的,很贴心》利用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技术,运用“5G+AI”,提高了视频的转化率和吸引力,极大地提升了短视频制作能力。创新赋能下,同时不断拓展媒体服务功能。在反映长沙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时,策划了《春天报“稻”——试验田里的别样春播》等一系列公益助农直播,吸引了超百万人次观看。

为了推动多平台一体发展,视频还注重生产要素的整合和栏目IP的打造。“辣视频”涵盖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主要载体和渠道,形成了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制作、多平台发布的高效生产模式。同时,通过跨部门协作,推出了《容容健识局》《亚坤VLOG》《麟视界》《登项目 瞰长沙》 等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记者IP视频栏目,进一步丰富了平台内容生态,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心动宜昌、来电之城,实至名归,宜昌是座宝藏城市,很美。”首次来宜昌的唐薇频打趣道,这些年错过了宜昌。希望看见更多的宜昌宣传,打造更多优质视频产品,让主流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让更多人有机会发现这座宝藏城市。

三峡日报记者 杨雪

智慧赋能 打造在地化融媒智能产品

苏州日报社 王芬兰

8月13日,苏州日报社融媒总编办主任王芬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媒体深融,已经从“互联网+”迈向“智能+”新时代。探索人工智能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营销、资源链接和数据安全等多场景的新应用,是媒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发力点,传统主流媒体要在互联网上澎湃大流量,除了继续做优内容也必须用新技术赋能。

然而,地市级媒体在探索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方面,并不具有天然优势,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支撑。地市级媒体可以尝试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和平台,打造个性化的智能平台和产品,充分做好在地服务,以一个个轻量化的“小舢板”去互联网“公域”博取大流量。

为主动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近年来,苏州日报社制定了项目发展规划和技术体系。2019年,开始搭建“苏报数字内容数据中台”。

王芬兰介绍,2022年开始建设的AI“播报+”体系已初具规模,打造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大数据项目开发新模式,为苏州部分乡镇、开发区和机关部门定制了一批“播报指数”生态化产品。今年以来,苏州日报社全力推进“播报大模型(B-1)”建设探索,进一步提升内容生产传播的质效。只有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才能在创新变革中找准定位、突破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苏州日报社正在着力构建“AI播报+”生态,以进一步赋能报业“智改数转”转型升级。

首次来宜,王芬兰对宜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印象深刻。活动期间,她详细了解了“我的宜昌”客户端建设情况。她说,“我的宜昌”作为城市门户级掌上窗口,引入智能推荐引擎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媒体功能,在做好信息服务的同时,也通过“一键抵达”便捷了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满足了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基于此,在参与社会治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各方面,“我的宜昌”客户端有更多更大的作为。祝愿“我的宜昌”加快建成“在宜昌、来宜昌、爱宜昌”的首选移动平台。

三峡日报记者 何冠英

本版图片由三峡日报记者 林潇 摄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8-15 ——全国地市媒体“AI赋能 融向未来”主题交流活动专家访谈 1 1 三峡日报 c294620.html 1 加快融合发展 激发媒体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