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9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3版:评论

让“我要回农村”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乡村里的年轻人。陈昶 作

朱颢莹

近日,枝江一个名为“静在吉吉村”的网友,用法语推荐家乡百里洲砂梨的视频走红网络。 “静在吉吉村”本名李静,是土生土长的枝江向巷村人。她并非带货主播,而是一位海归回乡的村干部。2021年起,“90后”的李静在网络上“花式整活”,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短视频,带领网友“打卡”家乡藏于深巷的土特产、兼具乡土气息和现代元素的农村新面貌……如今,向巷村变成网红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着乡村振兴。

看完海归李静的经历,有人会心生敬佩,也有人会有疑问,为何已跳出“农门”的她,要选择“洄游”呢?其实,李静并非“孤勇者”。近年来,不少乡村小镇都出现了这样的年轻身影。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仅中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

曾经“为梦出发”的“小镇青年”,如今不少选择返乡 “扎根泥土”。可见,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繁华都市的生活已不是必选项。

改变缘何发生?要从两个“新”说起。

新农村真的很“圈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愈发便利、交通通讯日益健全。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不少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他们更渴望一种质朴、自然的生活状态,回农村不失为一种选择。

田野里长出新希望。乡村振兴带来的改变不只是面貌,还有“内核”。当下,广袤的田野处处蕴藏着无限机遇与可能,年轻人无论是从事种植养殖业、发展农村电商,还是开发乡村旅游,只要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就能大显身手、创造财富。与此同时,从成立创业园、搭建创业平台,到回应返乡创业人员诉求出台各类支持政策;再从项目落地、资金筹措、精细服务等方面提供保障,到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快步发展、深刻变革的乡村,为年轻人搭建起了宽广的舞台。

对于年轻人而言,“我要回农村”已从一句带有调侃意味的口号,变为他们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有人说,年轻一代是“躺平”的一代,但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我们看到了年轻人拒绝“躺平”的人生态度。

在看似慢生活的乡村,返乡青年们的脚步从未慢下来,他们带着朴素的故土情结,怀着对农村发展的信心,将个人成长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中。他们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他们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现代工具,将乡村的农产品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他们利用现代生活方式和理念,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就这样,有思想、有学识、有创意又有魄力的返乡青年们,在乡村赛道上“卷”起一股“新”意十足的风潮。在远安,“90后”新农人汪洪波在家乡瓦仓村,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束缚,首创远安优质稻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走出一条新“稻”路,让瓦仓米香飘更远;在秭归,众多返乡青年当上带货主播,借力自媒体、电商直播等新平台,拍摄脐橙、橙农以及背后的故事,让山货“飞”出深山……

当然,在我们惊叹于返乡青年的一路“开挂”时,请别忽视,他们前行路上的荆棘并没有因时代的变化而不复存在。在看不见的地方,有日复一日的拼搏努力,有失败后重新再来的勇气,有于空白处求创新的孤独。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人生铁律。

未来,如何为他们除去更多的荆棘,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难题要破解。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8-19 1 1 三峡日报 c294827.html 1 让“我要回农村”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