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2日
星期一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10版:聚焦我市中部百强镇 ·仙女

“连起来”带动“富起来”进而实现“强起来”

百强仙女的强镇“凡途”

合生纺织

海诗特医疗

水产养殖是仙女镇的农业代表作,每年有近亿尾鲈鱼“游”向全国

新投用的仙女小学系枝江镇级小学的升级版

牛郎山牛业特色小镇

金力新能源

西湾社区

左:仙女新经济产业园。右:湖北首个柑橘产业链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仙女吉吉主题公园。

乡镇名片

7月27日,《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4》发布,枝江市仙女镇连续两年上榜“中部百强镇”,进位至第88位。近年来,仙女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不动摇,抢抓“强县工程”机遇,深化共同缔造,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大力实施强镇、富民、兴村“三项行动”,全力以赴强产业、促融合、筑强堡、抓创新,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发展活力、治理效力。2023年,仙女镇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较2021年增长89.3%、83.3%、28.1%、36.7%、58.1%;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2023年度宜昌市乡镇(街道)高质量发展红旗单位等63项集体荣誉。

近年来,枝江市锚定“两市一极”发展目标,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示范区。仙女镇作为枝江市“北大门”,蹚出一条强产业、抓项目、善治理的特色发展之路。

强产业、谋创新

跻身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三产融合”求解农业农村现代化,枝江市仙女镇以“连起来”带动“富起来”进而实现“强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富民之路。

统筹规划布局

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为引领。围绕“一半山乡一半城”的仙女特色,统筹城乡规划“一张图”、城乡建设“一盘棋”、产业发展“一条链”,形成东、中、西、南部协调发展布局。以汉宜动车线为中线,优化产业布局,南面依托仙女新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新能源、医疗防护用品等工业产业和电商等服务业;北面凭借资源禀赋重点发展“高端牛、精品果、生态鱼、优质稻”等特色农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互促的良好格局。

做强主导产业

种好精品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大力推广无病毒菌根苗繁育、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引进脆皮金桔、“明日见”等优质新品种,金秋砂糖桔荣获宜昌市金奖,爱媛38果冻橙、春见耙耙柑等产品成为网红爆品。积极做大产业规模,与中柑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成果项目转化,打造柑桔现代产业综合示范园,建成标准化柑桔园核心区200亩,示范带动10000亩柑桔标准化生产,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7万亩,总产量达到18万吨,亩均收益超过8000元,仙女镇柑桔产业示范园被认定为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

养好致富牛。打造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全镇肉牛规模养殖场达到12个,肉牛存栏1.5万头,年出栏量达到8000头,年综合产值达到6亿元,仙女镇肉牛产业化联合体被认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专家院士工作站,建设市级夷陵牛核心保种场、肉牛良种繁育基地,扩大夷陵牛品种保护繁育,破解地理标志产品夷陵牛的“种子芯片”难题。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成功培育出4A级雪花牛肉,售价最高可达1600元/公斤,夷陵雪花牛肉荣获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最具特色奖、最具效益奖。

探索“农业+”

“农业+精深加工”,依托桔、牛两大特色产业,发展果汁饮品、预制菜等农产品深加工。全镇规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3家,2023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7.95亿元,同比增长15.7%。丰联佳沃开发酱牛肉、牛肉干、牛肉酱等休闲产品,打通“养殖—屠宰—加工—休闲食品”全产业链。

“农业+新型业态”,推动农产品“触网上云”,加大对科技支撑品牌推广类项目支持力度,以龙头企业桔缘柑桔和丰联佳沃等为代表的主体,日订单量最高突破2万单,仙女镇电商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淘宝镇,5个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带动农产品“进城入市”。

“农业+品牌赋能”,依托省内首个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枝滋有味”,推动“牛味央”“仙女牛郎山”肉牛品牌建设,形成“公共品牌+行业品牌+自主品牌”的农业品牌体系,夷陵牛品牌在央视宣传推介,产品销售额达2亿元。牛郎山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牛郎山夷陵牛、夷陵雪花牛肉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坚持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村社一体”抱团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全镇有村社合作村22个,村集体每年可增收60余万元。“村+农业合作社”“村+供销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别达到9个、22个、5个。2023年,全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8万元,是湖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4倍。成立劳务服务队,推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种改良、统一品牌销售“四统一”生产方式,提供生产培训、订单种植、产销对接等服务,平均为农民减少生产成本160元/亩。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坚持外引内育双向发力,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建设专家工作站2家、研发中心3个、校外实训基地4处,引进10名专家担任兼职科技特派员。实施乡村工匠培养计划,挖掘、培养“土秀才”“田秀才”等实用人才近1000名。全镇建成7个中化MAP联合体、湖北省无病毒苗木基地、部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和华中地区产能最大的加州鲈鱼苗繁育基地。

创新村庄发展模式。推进“市场主体+村委会+合作社”的村庄运营模式和“EPC+O”村庄建设模式,实现乡村与市场的结合、资源向经济的转变。在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中,引入市场主体6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7900余万元。依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村供销合作社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双社联动”,推动农业服务跟着农资走。向巷村成立“供向桔”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已吸纳周边9个村共同成立村级供销合作社。以项目为载体,建立“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投劳机制,实现财政资金与共同缔造的有机融合,政府、社会和群众间的良性互动。

创新金融扶持模式。健全合作机制,以农合联为桥梁纽带,引进合作银保机构,设立300万元的柑桔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和500万元的肉牛产业发展基金。优化服务体系,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个体商户、农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档案,引导银行向全镇22个村派驻金融服务特派员,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近三年,累计为农村经营主体授信969户,金额4655万元。创新融资模式,探索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特派员”的信贷模式,推广“犇牛贷”“柑桔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实现农户产业发展效益最大化。近三年,累计授信2134户,金额1.1亿元。

抓项目、优服务 中部百强乡镇再进位

“项目为王”撑起高质量发展脊梁,仙女镇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资、促转型,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壮大主导产业 培育新质生产力

朝“质”攀峰,指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帮助企业谋划一批技改项目,推动企业智改数转,近三年,累计谋划技改项目70个,总投资82.5亿元,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60%。推动传统医疗纺织企业转型升级,海诗特实现医疗机器换人,减少用工约200人,每年节约生产成本2000万元,整体产能提升260%。积极盘活存量资源,深度谋划闲置用地,成功引入常州工业地产等项目,实现“腾笼换鸟”。

向“新”前行,依托仙女新经济产业园,引进投资50亿元的金力新能源隔膜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0亿元,带动就业1500人。2023年,全镇已聚集新能源产业企业4家,预计到2025年全镇新能源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同时,深度谋划打造集线上与线下、算力与运用、产业与数据于一体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力争5年内培育规上企业10家、限上企业40家。

乘“数”而上,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扩面提升行动,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规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7.5%。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现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宜昌市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家。海诗特医疗建设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化仓库,产品占据日本市场50%份额;合生纺织项目引进德国、日本自动化设备,成为河南、湖北、湖南中部三省工艺最先进的现代纺织企业。

扩大有效投资 夯实发展硬底盘

烧旺招商引资“一把火”。坚持驻点招商、以情招商、产业链招商,每月举办招商推介,每季度举办签约活动,确保新项目源源不断。连续5年举办新乡贤恳谈会,近三年来,吸引42名新乡贤返乡,带动投资项目5个,金额超20亿元。先后引进金力股份、合生纺织、深圳长实、鼎级科技、爱恩福新材料等优质工业项目。近三年来,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6个,总投资291.7亿元,其中50亿元项目2个、30亿元项目1个。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总体思路,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近三年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9个、总投资150.3亿元,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6个、总投资52.8亿元。建立项目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全面梳理企业前期开工待办事项,实行专班化推进、专人化服务,第一时间解决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问题。投资50亿元的湖北金力项目仅用4个月完成了前期手续办理,投资12亿元的海诗特项目创下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仙女速度。

打好项目争取“主动战”。建立全镇项目管理数据库,组建项目谋划专班,提高项目谋划质量,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市项目“笼子”和资金“盘子”。近三年来,累计谋划项目35个,总投资323.1亿元。同时,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2400万元,建设仙女中小企业产业园项目,盘活闲置用地90亩,已入驻中小企业3家,2023年贡献税收34万元。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投资新洼地

真心实意助企。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聚焦企业“订单少”,组织辖区内企业参加枝江市“枝品枝用”活动,帮助6家企业收获订单约2500万元,有效提升企业发展信心。聚焦企业“融资难”,协调银行等金融部门加大企业信贷融资支持,近三年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近18亿元。聚焦企业“用工难”,建立用工对接机制,定期摸排企业用工需求,举办招聘活动,近三年来,累计为企业解决用工2000余人。

真金白银惠企。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级政策措施,近三年,累计兑现市场主体培育奖励资金共计370万元,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资金90万元,累计向企业兑现各类税收、招商引资奖励资金8814万元。

真招实措强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企业倍增”工程,建立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机制,动态调整“进规进限”培育库,加大企业服务力度,支持企业扩能扩规、做大做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近三年来,共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家,限上商贸企业65家,服务业企业1家,“四上”企业总数达154家;税收过百万企业达到22家,其中,过千万企业达到5家。

夯基础、促共享

擦亮全国乡村治理示范牌

聚焦群众所愁所盼,仙女镇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织密”基层治理网络,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好共同缔造新理念

完善组织架构,增强治理能力。搭建镇、村(社区)、小组(小区)三级架构,带动“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齐发展。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全镇财力增长25%,承接事项增加45%,人员职数增加38%,镇级责大权小、事多能弱的局面有效改善。优化议事流程,建立“微事、小事、大事、难事”四事分流处置机制。以小组(小区)为治理单元,成立89个共治理事会,共商共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探索“一桌饭庄”、共享水井等创新路径,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共建美好家园。

涵养乡风文明,激发治理活力。创新“九奖九惩”积分制管理办法,建立“线上+线下”积分双线运行机制,线上开展数字化管理,线下推动积分兑换。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兑换积分18万余分。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步步升布鞋”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一约四会”村民自治作用,设立红黑榜、道德榜,促进移风易俗。常态化开展“一选四评”活动,涌现出“中国好人”2人、“宜昌楷模”8人、“宜昌好人”8人。

建设数字乡村,提升治理效力。率先在全市推行村级事务管理平台,24个村(社区)实现村民村事“全覆盖”、说议办评“全闭环”、数字赋能“全参与”。以镇综治中心为载体,依托宜昌市社会化治理一体化平台,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现“矛调信息网上走、矛盾纠纷网上调”,确保纠纷“不出网、不上交、不激化”。

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本

筑好便捷高效乡村。近三年改造供水管网60余千米、供电设施300余处,提档升级道路50余千米,全镇农村公路里程达到514.5公里,实现镇域主干道全部扩宽刷黑,村村通双车道,城乡30分钟交通圈基本形成,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以项目为引领,先后争取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向巷片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整治等10个项目,乡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绘就富强美丽乡村。通过政经分离、合作经营,实现村集体、经营主体、群众多方互利共赢。2023年,全镇2个村成功激活股份经济合作社,全年完成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70万元,8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及以上。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常态化发动农户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创新推广“一坑两桶三上门”垃圾治理新模式,集镇污水收集处置率达100%,农村户厕改造率达92%,建成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省级卫生村,获评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

创建融合示范乡村。抢抓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机遇,以培育农文旅为主攻方向,仙女吉吉主题公园创成全省首个柑橘产业链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招引到北京葛洲坝雄通文旅公司、河北雄安泰健公司1.2亿元的投资。以“浪漫仙女”为主题,推动蓝莓园、吉吉村、牛郎山、黄金堂、仙女峰等22个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换景画中游”的全域旅游仙女版图。

增进民生保障新福祉

深化共同缔造,提升治理效能。扎实推进共同缔造试点扩面提质工作,开展入户大走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2个。全面落实各类救助政策,支出各类社会保障资金2280余万元。优化公共服务,升级村级活动广场,实现群众性文体服务场所全覆盖。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2个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5500平方米残疾人康复中心,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基础配套,夯实文化根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幼小衔接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教联体覆盖率达100%。持续推动镇域医疗卫生服务布局完善、能力提升,完成23个村卫生室的提档升级,构建“农村15分钟”医疗服务圈。抓好文体事业发展,办好“邻里文化节”“村晚”等特色品牌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排查整治,筑牢安全防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盯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天然气、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化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事故发生。紧盯不放心的人和不放心的事,把信访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服务,全面推进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治理,强化平安法治力度。统筹抓好耕地保护、粮油生产等红线底线,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仙女镇推进全面振兴的足音铿锵,未来,该镇将进一步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新活力,浓墨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

三峡日报记者 孙玉敏 通讯员 张行新 孟杨

本版图片由仙女镇政府提供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9-02 “连起来”带动“富起来”进而实现“强起来” 1 1 三峡日报 c296103.html 1 百强仙女的强镇“凡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