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远安县茅坪场镇青龙湾,这里青山叠翠,花香四溢。在甜蜜谷养蜂基地里,赵家路正从蜂箱里抽出蜂巢,查看蜂群采蜜、产蜜情况。“现在天热,蜜蜂劳动强度大,得选空气流通、有树荫的地方放蜂。”聊起养蜂经验,这位80后的理工硕士如数家珍。
赵家路从小在孝感农村长大,在宜昌有着近十年的创业基础,有技术、懂市场。两年前,他因关注知青文化与远安结缘,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注册了远安县甜蜜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蜂蜜加工产业,并将品牌注册为“静秋妹妹”,成为一名“新农人”。
“蜂蜜在加工环节技术难度并不高,最重要的就是从源头上把控。”赵家路表示,远安的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得天独厚的蜜蜂养殖优势。但本硕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他,在基地选址上有着更为严苛的标准:蜂场2公里范围内无人类活动、无种养殖业、有优质水源、蜜源植物丰富……
“好蜂蜜,还需要好品控。”按照上述标准及“科技养蜂”的思路,赵家路先后投资500万元在远安青龙湾、太平顶、巩裕投资建设了3个高标准蜜蜂养殖基地,种植30余亩白芨、白蔹等中药蜜源。同时,着手构建了完整的蜂蜜品质溯源体系和加工生产线,严格检测蜂蜜的波美度、蛋白质、脂肪等指标,确保养殖条件统一、采集标准统一。
“产品卖不出去曾是我们最大的困境。”蜂蜜产品上市后,赵家路发现,资金投入和市场销售业绩有很大差距。“刚成立的那年,我们仅卖出去4000瓶蜂蜜,销售额只有20余万元。”他一度也很迷茫。
共青团远安县委、县农业农村局和茅坪场镇政府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对赵家路给予了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并推荐他参加县内外各种创业培训,拓宽发展思路,增强发展信心。
2023年,在宜昌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大赛上,赵家路团队的《中蜂产品多样化与高品质发展项目》在路演中荣获二等奖,还被授予“宜昌市2023年度新型职业农民标兵”“宜昌市百佳农民”称号。公司智能蜂场项目被列为远安县特色产业发展(提升)项目,并获得奖补25万元。
面对产品同质化、销路不畅的问题,通过考察学习,赵家路在蜂蜜新式饮品中找到了新的赛道,研发推出了“蜂蜜+柠檬水”等饮品,在互联网上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去年通过直播及线下平台累计卖出90万瓶。
现在的赵家路,既是“新农人”,也是“兴农人”。通过与当地老百姓签订产业帮带协议,提供免费技术指导、保价收购,公司将蜜蜂养殖辐射到了龙河、何家湾、鹿苑等20个村,带动123余户农户发展养蜂产业,每年在各村收购的蜂蜜达5万斤,平均每户可增收1.6万元。
茅坪场镇龙河村的养蜂户陈金汉告诉记者:“用他们教我的科学养蜂方法,蜂蜜质量和产量都提升了不少,现在我家养蜂年收入有2万元左右。”
对于未来的发展,赵家路有自己的长远打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立足专业优势,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及农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研发种植了牛奶水果玉米、羊肚菌、葛根等农作物,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拓展新产品品类,形成了集“研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今年,我们还计划扩建标准化生产车间,扩大产业帮规模,带动更多的老乡加入我们的甜蜜事业。”
三峡日报记者 曾雪彬 通讯员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