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5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5版:视点

土家织锦刮起“最炫民族风”

土家织锦市级非遗传承人何凤琴在工作室缝制衣服。

运用土家织锦技艺制作的各种饰品让人爱不释手。

在土家族服饰典藏馆,何凤琴向参观者介绍土家织锦技艺的历史。

融入了土家织锦经典纹样的土家族民族服饰精美绚丽。

土家织锦的独特编织技艺吸引外国游客驻足。 何凤琴工作室 供图

学生在何凤琴的非遗工坊内参观传统的织造工具。 何凤琴工作室 供图

何凤琴坐在木制斜织机上,脚踏杆、腰匍匐,现场展示土家织锦技艺。

缎面马甲搭配牛仔裤,衬衫配上一片式汉服裙,立领、刺绣、盘扣等元素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日常服装中……今年春夏,“新中式”服装持续走俏,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家织锦,也在国潮文化中异军突起。

秋日午后,在位于长阳清江古城的土家族服饰馆,土家织锦市级非遗传承人何凤琴正临窗织锦。早已褪色的老式木制织布机发出“咔咔”的声音,何凤琴双手穿梭于“经线”“纬线”之间,双脚一上一下地踩着踏板,不一会儿,一块土家织锦纹样便跃然眼前。

环视店内,以土家织锦纹样作为设计基本元素的服饰、鞋帽和首饰悉数陈列,它们从历史中走来,却有着更加多元的呈现:从盛装到常服、工作服,色彩和花纹的变化适应更多的场合;从柔软的棉线到笔挺的抗皱面料,质地的改良符合不同气候、穿着场景的需求……融入了各种现代生活场景的土家织锦有了更强的可塑性。

“民族服饰文化不应被束之高阁,要被看见、被需要。”何凤琴认为,要抓住国潮盛行的机遇让民族服饰走进市场和生活。

传统的土家织锦十分厚重,且不适宜机洗,无法满足年轻人“轻量化”的生活追求。何凤琴改良针线技法,用现代面料代替老粗布,设计隐形拉链,将四季平安、金玉满堂等土家织锦的经典纹样应用在日常服饰、包袋、围巾上,让其更符合现代人审美。

“今年‘新中式’挺火的,不少顾客在我这儿定做了带有土家织锦纹样的衬衫和西装,上班的时候穿。”何凤琴介绍,今年,她设计的织锦纹样的耳环、戒指、手镯等小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客户,截至目前,该店总销售额已达200万元。

从服装到首饰,每一件“爆款”,不但为消费者带来了多样化的装饰选择,更是对土家文化的重新演绎。如何打造更为深刻的记忆点,让土家织锦更有亲和力?何凤琴正努力尝试,“我们将在店里设置体验区,让顾客参与制作小文创,穿传统服饰,体验土家习俗,让土家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三峡日报记者 宋潇潇

【土家织锦】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手工织锦,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西兰”意为铺盖,“卡普”意为花,早先通称“打花铺盖”或“土花铺盖”。土家族孩子出生时外婆要送织锦,婴幼儿时要盖织锦,女孩子自小学习织锦,出嫁时在织机上制作西兰卡普作为陪嫁。“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峡日报记者 宋潇潇 整理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三峡日报记者付蓓蓓摄。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9-05 1 1 三峡日报 c296390.html 1 土家织锦刮起“最炫民族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