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现代化民房依路而立,一条条平坦舒适的公路直通家门,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夜幕降临,一栋栋民居的灯光逐渐亮起,与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中心小广场上,村民们随着音乐节拍,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融合,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
9月6日,记者走进大山深处的秭归县梅家河乡郑家岭村,探寻这里的蝶变“密码”。
干群同心,齐心协力“拔穷根”
郑家岭村位于秭归县西南部,与巴东县接壤,地理位置偏僻。1995年以前,受自然条件影响,郑家岭村和其他山区村一样,产业结构单一、交通网络闭塞、居民居住分散。
彼时从郑家岭村到梅家河乡,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便道,且需要绕道王家岭、水田垭、肖家坪、邓家湾、杨叉坪、三丈坪等6个村,绕行距离20多公里,但只要一下雨,这条路就处于瘫痪状态。
“当时我们主要收入靠卖猪,但是去集镇卖猪时,需要人工抬过去,差不多半天时间才能到集镇,有时还没到集镇猪就死了。”村里老人梅爷爷回忆道,那个时候村里穷,姑娘都嫁到了外地,村里到处都是光棍。
1995年,郑家岭村迎来转机。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宋秀强的带领下,村“两委”带领村民从改善自然环境入手,向贫困宣战。
要想富,先修路。村“两委”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向上争取以奖代补政策,对内用活用义务工和统调工,开山劈石、修路筑桥,三年如一日,双车道、6米宽、5.4公里长的水泥路终于延伸到了郑家岭村。
主路贯通后,该村又马不停蹄地启动村民小组及中心屋场水泥路修建工程。两年后,郑家岭村95个中心屋场通了公路,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奇迹。
2000年,针对山大人稀的实际,村“两委”决定实行搬迁式建设居民点,将郑家岭村打造成秭归县山区的现代新农村,让村民过上市民一样的生活,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和支持。
通过20年的努力,该村道路硬化入户率达到了90%;通过实施引水工程,全村526户全部用上自来水;4个居民点达到了集镇化标准,长达3.5公里的街道上,明亮的路灯、宽敞的街道、葱绿的行道树、现代派的建筑风格让人流连忘返。
班子过硬,产业兴村“补短板”
路修好了,下一步怎么办?村“两委”将60多名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拖到郭家坝镇庙垭村参观村办企业,到归州镇彭家坡村参观柑橘规模化发展,到磨坪乡看烟叶发展情况。
此次考察活动使参与者醍醐灌顶,看到了发展的差距。郑家岭村也因此提出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柑橘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工作思路。
在实现产业兴村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猪粪没有及时处理,导致臭气熏天,飞蚊遍野。村“两委”积极奔走,通过企业自筹和政府扶持,在养殖场建起70立方米预处理池、500立方米厌氧反应器、200立方米沼气储气柜、150立方米沼液池,以及200户农户的沼气输配系统。项目建成运行以来,每年处理猪粪8760立方米,年产沼气22万立方米,年创利润33万余元。同时,有效利用沼渣沼液发展循环农业,形成了“猪—沼—果”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该村还利用观音堂水库优良的水资源,与邻近的梅家河乡尤家湾村联合进行生态水产养殖,每年渔业可创收100余万元。结构的调整、收入的增加、居住环境的改善,使郑家岭村从有名的贫困村成为湖北省绿色幸福村、湖北省宜居村庄、宜昌市生态村,连续3年获得宜昌市文明村称号。
当时,郑家岭村的毛罗萍等20多名出嫁女,纷纷回村安居乐业。她们说:“在娘家就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我们肯定愿意回来定居。”
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展新颜”
在乡村振兴新阶段,郑家岭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
从2023年初开始,村“两委”积极谋划和美乡村试点建设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坚持发展共建,让群众做‘主人翁’‘局中人’。”村党总支书记赵秦说。
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郑家岭村积极引导村民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和旅游服务业转型,构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在柑橘、小水果、中药材等产业链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与屈姑公司合作成立柑橘产销专业合作社,年分红金额达8万多元。
依托资源优势和乡贤回乡创业契机,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2012年,宜昌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落地该村,累计总投资4000万元,和美乡村建设期间投资约500万元,年利润可达600万元。
坚持“旅游+”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观光旅游、体验旅游等高度融合和极具特色的全域旅游体系。吸引乡贤郑晓军返乡注册创办红火子酒品牌商标并正式营业,通过“种植+储藏+销售”模式,年出酒量25吨,年销售额30万元。
通过“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的推广,带动发展一批板栗、柑橘、西瓜等水果种植基地,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采摘旅游路线。坚持“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利用自身柑橘产业优势,与周边村协同联动,在抖音账号“秭归80后乡村书记助农”直播带货,助推本地农产品乘上电商的“快车”。
如今的郑家岭村,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峡日报记者 胡兴军 通讯员 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