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9日
星期一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6版:秭归

杜万鸿:扎根家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时下,秭归县磨坪乡万鸿小水果种植家庭农场的60多亩水晶葡萄已进入成熟季,一串串如宝石般璀璨的水晶葡萄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几名务工的农民穿梭在藤蔓间,采摘、分拣、装箱、搬运。

“今年的葡萄颗粒大、品质好,能卖上好价格。”望着满园的硕果,该家庭农场负责人杜万鸿高兴地说。

2004年,杜万鸿怀揣荆州市职业教育院的毕业证,前往上海追寻梦想,后又转战深圳。2010年,他选择回到家乡秭归县磨坪乡创业。但初次尝试并未如他所愿,因缺乏清晰的创业思路与精准的投资判断,他遭遇了失败,还背负上了3万多元的债务。

为了生活,杜万鸿开过车,做过广告设计,经营过小店,还涉足过养殖业。“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曙光。”

2011年,杜万鸿看到许多同乡用淘宝购物,于是将家中准备过年的腊猪蹄等土特产拍摄后上传至工友QQ群,初衷仅是向外地的同事和朋友展示。大家对他发土特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询问购买途径。杜万鸿以成本价将土特产寄送给同事,获得一致好评。这让他大受鼓舞,萌生了从事电子商务的念头。

2012年“双十一”期间的购物热潮彻底唤醒了这个处于困境中的年轻人,引领他踏上了电子商务的道路。杜万鸿开始利用淘宝网、微商等电子商务平台,广泛销售高山腊肉等地方特产。他通过覆盖各村的通村客运服务,构建起一个集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高山特产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体系,让磨坪乡的贡柚、腊肉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进入广阔的市场,当地村民的腰包也因此鼓起来。

杜万鸿深知,乡村振兴的路还长,电商虽已初见成效,但要实现全面繁荣,还需更加多元化的布局与创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杜万鸿决定发展小水果等特色种植业,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2015年,杜万鸿成立万鸿小水果种植家庭农场,流转周边100多亩土地,种植红心猕猴桃和水晶葡萄。小小水果一经上市,便受到都市消费者争相追捧,供不应求。在杜万鸿的带动下,磨坪乡很多村民都加入到小水果种植的行列。杜万鸿不仅提供技术支持和种苗,还定期组织培训,分享电商运营的经验,帮助村民们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收入水平。

“现在常年在电商物流中心和家庭农场就业的村民有16人,每年务工收入20多万元。”找准了发展方向,杜万鸿的信心更足了。他说,将进一步扩大生产面积,加大农产品深加工专业生产线的投入和新产品的研发,让农产品走进商超,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峡日报记者 胡兴军 通讯员 郑家裕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09-09 1 1 三峡日报 c296608.html 1 杜万鸿:扎根家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