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坪
水抵两岸,清流触石,蝉鸣柳梢,夏风拂槛,时间抹去了很多印迹,但光阴好像还是从前的光阴。江边的一丛芦苇,青中透着白,很少见的颜色,正闻风而动,周围是浓浓的绿意,阳光下有一种绿到发黑的深沉。身处其中,它们显得那么小众,又那么清淡。
岸上的一户人家,老房子前有两棵枣树,腰身有碗口粗,应该是有些年头了。两树相隔几米远,颔首低眉,守望相助,微风起时,明眸渐开,恍然身在江湖,却满是相濡以沫的味道。此时花期已过,枝叶间挂满了密实的幼枣。等阳光再热烈一些,时日趋向成熟,树下的孩童捋起衣兜,等着接落下的枣子。秋风如同针线,串起他们的童年,欢快的笑声,落在石板路上,落在老巷子里。
这里是猇亭江边的一条老街,它叫织布街。
织布,亦为纺造的俗称,起源于民间的纯手工工艺。提起织布,会想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劳动场景,也会想起“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儿女情长。在这个诗歌的国度,丝绸工艺也同样流传千年。诗与丝,一路风雅颂,一路绫罗缎。一个代表精神向度,一个代表物质呈现。千年文明顺水而下,流淌至今,耕织立世,诗书传家,在日升月落中,织布街上勤劳智慧的人们,创造了自给自足,也带来了愉悦美满。
织布街上,一些有名的老建筑安静地立在那里,不言不语间,昔日的风光与荣耀如抵眼前。时光切换,我们仿佛看见江边走滩闯涧一路前行的纤夫,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熠熠发亮,滩陡水急,逆风逆浪,他们的脚跟忽左忽右,那是坚定、沉默又无比艰辛的脚步,世道与人心都需弯腰吃苦。岸上的纺织姑娘,手搭凉棚,捧着亲手织好的衣衫,在守候着纤夫们平安归来。生活的长途跋涉,在力量与柔软中,得以延伸。
那时,猇亭的这条老街上,以织布街为中心,织布之声终日不绝于耳。汪氏宗祠、杨氏、姚氏染坊、“刘发记”织坊、“彭和祥” “段兴记”商号,“刘存记”织机制作工坊分布街内,汪家祠堂、刘家、姚家、彭家等民居建筑相连成街。试想当年,春天的织布街上,周边的乡民们纷纷将自家生产的土纱土布运至此地进行交易。“清明的布,铺大路”,家家纺纱、户户织布,该是何等的繁华与安稳。人声鼎沸里,乡音温暖着人心,是时光带不走的胎记与指纹。有跟着主人赶路瞧热闹的狗狗,也在人群中找到了同类,它们会在枣树下躲个阴凉,这一天,是简单的幸福。
江山锦绣,时光迭代,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昔日繁盛的手工纺织渐渐淡出了时光的视野。“以时裁衣,以月织衣”,缝缝补补间,它一丝一缕的质感,一浆一染的用心,却一直留存在时光的底片上,并在不经意间,散发出独有的脉脉温情与人性温度,成为人们脑海中抹不去的记忆。
今天,我们在织布街行走,昔日与纺织有关的热闹早已成历史,它们变成图片,变成文字,变成故事,变成历史、美学与记忆的一部分。但是,在这条老街上,我们何其有幸,还能看到与纺织有关的场景还原。蘭染手工坊坐落在织布街的一条老巷转弯处,周边是错落的旧民居。小店其貌不扬,装饰质朴简单,要不是有人指引,还真不好发现。美好的事情都是低调的,是内敛的。但是,正因这淡与简,暗合了纺织朴素的本意。
掀开门帘,有几个工人在忙着手中的活计,或补或缝,或叠或染。他们来自不同的省市,因了这蓝白相间的色彩碰撞,因了对手工工艺由衷的热爱,他们聚集在了工坊里,让理想与热爱得以被生动命名。店主曾亚兰、于栋夫妻志同道合,岁月温柔,他们带着员工将非遗技艺与本地历史文化相融合,设计研发出了多款独具猇亭特色的文创产品。小扇子、小耳环、小围巾、小帽子……一针一线,精于形,雅于里,是满满的人情味儿。在这里,你可以挑选一件衣衫、一个包,或一顶帽子,再亲手体验一把扎染工艺。这些物件,以白色为基调,晕染于蓝色,一扎一染、一蓝一白,植物与布料间的化学反应,让大自然与人们不期而遇的惊喜得以实现。
在工坊里,手工还保留着传统的土染料、土办法染布工艺,以植物染为主,利用大自然中各种含有色素的植物,通过高温萃取的方式,提取染液对染物进行染色。因为“土”,这里的简朴本真得以深化拓展,因为有自己种植的植物,手工印染技艺完成了原生态的唤醒。对生活的所知,就在于仍然对它的有所不知。来这里,你可以体验到生命安静的另外一种向度,感受到保持质朴的热爱,本就是一种自持与荣光。
当然,构成织布街的景致,远远不止织布本身。
在江边,有一栋楼叫“沙顶楼部落”,靠近古码头,店内充满动感的装修设计,精湛的透视变奏,起伏波动间,体现出无限的空间与美感。在这里品茶、聚会、聊天,灵魂自在又自洽,世间物事变迁,美丽恒久绵长。
若是爱好摄影,这里的古老背棉织社、缝纫社、古老背轮渡、粮食仓库、民居建筑……它们无不在时光暗换中,尽力保留了本真的模样。每一块砖、每一扇老窗、每一棵古树,都是故事,都值得留下光影里的记忆与索引。
太阳快要落山的傍晚,我们仍行走在老街上,身畔的江水让我们内心安定。我们听见枣树、柚树的叶子发出哗哗的响声,它们是这片昔日繁华市街上长出的时间的“耳朵”。它们听见了时间的歌咏与微微的叹息——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是,很多东西依然无法被光阴带走。风再大一些,它们又听见了热爱这片土地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对美好事物的守护,这是对时间的应答。
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穿越时空的沉寂,织布街曾写下过热闹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