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有影响力、有声誉的名师大家,是党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宜昌市委党校以“名师工程”为牵引,以“最精彩的党校课堂”为抓手,激励广大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硬、业务精、作风好的师资人才队伍。一批老师深耕精研,立足宜昌红绿特色资源,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或十年如一日讲述长江母亲河流经宜昌发生的故事,用宜昌的生动实践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擦亮“在宜昌看见美丽长江”城市名片;或深掘宜昌历史文化,用全新的视角、独到的理解和平实的语言,引领听众穿越千年,重新认识屈子,品味中式浪漫,感受楚辞经典之美;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沉浸式教学,用有血有肉的生动讲解、让学员在情理相融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收获全国各地学员口碑的同时,也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全省好课程各类评选中崭露头角。
近日,记者走进宜昌市委党校,认识这群“不一般”的教师。
秦良芳:长江作卷 以“理”服人
2024年是秦良芳到党校的第10年,而作为长江大保护的传播者、实践者和守护者,她也坚守了10年。
2018年,一篇资政报告《综合利用“化工遗产” 探索实现绿色发展》被宜昌市委《送阅件》刊发,并获得市级主要领导签批。正是这篇秦良芳撰写的报告,让她走上了长江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为了扛起宜昌作为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的责任担当,秦良芳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宜昌实践紧密结合,开发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长江大保护相关理论课程。
为了备好“长江大保护”这堂课,秦良芳多次到职能部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反复研读《长江文明史》等著作,到江西九江实地调研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宜昌、九江两地进行比较研究。为深入了解兴发集团转型升级的历史变迁过程,她对该集团各级干部职工进行了10多次深度访谈。正因为精心准备、反复打磨,这堂课收获了学员广泛好评。
“党课要讲什么、怎么讲,怎样让听课人有触动、有思考,听了之后有行动。”是秦良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讲解“长江十年禁渔”内容时,秦良芳以张爱玲“人生三恨”之一的“鲥鱼多刺”为切入口,既入情入理,又深入浅出。“如果再不实行禁渔,会有越来越多像鲥鱼这样珍稀的物种消失在长江中,消失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上,那不仅仅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罪过。”秦良芳清楚地记得,当时讲出这句话时,课堂内一片安静,那一刻,学员们对禁渔有了更深层次的思索。
2023年,秦良芳带领团队调研攻关,撰写的资政报告获得省委相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工作10年来,先后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党政干部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6次荣获“宜昌市委党校优秀教师”称号,被评为2018年度“宜昌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作为宣传和践行长江大保护理论工作前沿的一名旗手,秦良芳将青春、热情和智慧熔铸到三尺讲台上,像春蚕一样默默奉献,传播理论的芳香,最终完成人生的华丽嬗变。
周望:屈子新韵 以文化人
人们常说,要给群众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对于宜昌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副主任、市委宣传部“楚辞讲师团”中最年轻的成员周望来说,更是如此。
“在去基层讲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对屈原的理解带着强烈的悲剧性。”为了淡化悲剧色彩,让屈原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加丰满,周望深入基层,广泛积累素材和案例,用自己最切身的体会讲出最鲜活的内容,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屈原精神。
有一次,周望受邀到宜都陆城街道为居民讲解屈原的《橘颂》,听众几乎都是带着孙子孙女的奶奶,看着台下吵吵闹闹的小朋友们,周望本来精心准备的课程没有人听。懊恼了一会后,突然觉得为什么不换种思路呢?于是,周望抛弃了原来的教案,从屈原如何写橘子,为小朋友们讲述了一堂作文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宜昌市委党校研究屈原文化的教师,周望紧贴党的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参与开发“传承屈原廉政文化 赓续廉洁从政基因”秭归屈原祠现场教学、“城市品牌如何破层出圈”翻转课堂等多门新教法课程。在推进党校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上不断突破、主动担当,成为党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榜样。主讲的《不忘本来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屈原文化精神》课程分获2018年、2022年湖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课。
2023年,在全市“首届端午文化月”之际,周望身着汉服录制的《“党校微党课”——周望讲屈原》短视频被宜昌多家主流媒体转发。发表《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等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项省市级重点课题。其中《推动宜昌市非遗立法工作的建议》《关于推进宜昌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彰显世界级元素 打造世界级宜昌》等多项资政成果获市级主要领导肯定性签批。
从县(市、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到市直单位的机关干部课堂,从城市社区到偏远乡村,周望用全新的视角、独到的诠释和生动的语言带领听众察中式浪漫之感、品楚辞经典之美、承上下求索之志,扛起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为擦亮宜昌“文化名片”孜孜不倦。
文小莉:党性铸魂 以情动人
“一路挫折,一路磨难,一路凯歌……”在宜昌市委党校副教授文小莉的教学现场,优美的声音透露着散文般的魅力,感染了现场的学员。
“党性教育讲不好就会流于空洞说教,要能触动学员的心弦,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文小莉在教学中,以情感熏陶为基,以精神洗礼为要,通过沉浸式授课让学员在思想碰撞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情理相融中锤炼党性修养。
作为宣讲党性教育的教师,文小莉在从教的8年时间里,围绕提升党性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打造了全市第一堂关于“理想信念”的党性教育实训课,并接续开发了《伟大精神照亮百年》《红色家书——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光》等实训课程。
“每一次讲课,我都觉得是一次深情输出。”在文小莉看来,作为教师,必须要真情流露,在打动别人前,首先要打动自己。在她的实训课中,她经常会把英雄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融入其中,让学员在互动中分享、感悟,讲述自己身边的感动事,不少人在现场讲述得热泪盈眶。“每一次沉浸式教育,就是一次精神洗礼。”学员这样评价。
“只有有血有肉,才能入脑入心。”作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文小莉主动跟进党的创新理论演进动态,系统开发了理论课程10余门。其中《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思想根基》《从党章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让英雄丰碑矗立在每个人心中——走进“独臂将军”贺炳炎的传奇人生》等课程备受学员好评,多项课程荣获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多次受邀前往新疆博州、湖北随州等地汇报交流学习。连续多年因教研业务突出荣获党校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文小莉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站好党的红色讲台,宣传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文小莉一直在路上。
三峡日报记者 刘慧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