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一座城,千年香溪育新人。
山川秀丽,物华天宝,生态秀丽。水月寺镇原称“三阳”,作为资源型乡镇,依矿而兴,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兴办企业,90年代连续两次荣获全省“楚天明星乡镇”。
新时代,新征程,水月寺镇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保护与发展,全镇文旅兴,产业强,百姓富,踏浪而行,走出了一条乡镇高质量发展新路。
乡镇名片
水月寺镇地处兴山东部,北邻保康,东接夷陵,S312、S287省道穿境而过,“宜巴”高速行经高岚。下辖 17 村(居)委会,104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464平方公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多达30种,其中磷矿、花岗岩、银矾矿、石墨矿等储量丰富。镇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华中第一漂”朝天吼所在地,云栖谷滑雪场、水月时光、高岚大峡谷等景点交相辉映。
近年来,水月寺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以全镇三条流域为脉络,全镇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提高,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域旅游欣欣向荣,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朝着“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坚实迈进。
发展富民“流域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产业兴,则百姓富。
8月30日,在水月寺镇树空坪村辣椒种植基地,小卡车排成了长队。一垄垄辣椒植株郁郁葱葱、长势旺盛、甚是喜人,村两委带着党员们在田间来回穿梭、采收辣椒,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树空坪村地处高山,空气湿度高,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皮薄质脆的芜湖椒。“今年我们全村的辣椒种植面积达1100亩,总的鲜椒收成大概220吨,预计总产值达800万元。”树空坪村党支部书记郑芳龙说。
近年来,水月寺镇立足产业基础,深入挖掘发展优势,以“茶核药蔬畜”为发展重点,采取“党建引领、大户带动、散户种植”等方式,积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产、供、销、加”一体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梅坪村金弹子展销中心,摆放着许多高低错落的金弹子,造型各异,或苍劲古朴,或淡雅优美,别具风韵。
梅坪地处孔子河两岸,地无三尺平;两山夹一河,出门就爬坡是这个偏远村真实写照。
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梅坪村“无中生有”,带头探索发展金弹子盆景产业。在距离村委会不远的育苗大棚里,一万株金弹子幼苗郁郁葱葱,植株健壮,成为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今年以来,通过售卖金弹子盆景,已经增收了2万多元。”金弹子种植大户周红武说道。如今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已有70户发展金弹子产业,培育金弹子苗木70多亩,全年实现销售总收入8万多元,净利润3万多元,农户户均增收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一村一特建设,持续不断发展富民流域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镇党委书记邢庆华表示。
壮大特色“流域文化”,发展全域旅游
漂流跟我走,爽就朝天吼。这个夏天,伴随着持续的高温,水月寺镇的清凉经济格外火爆。
高岚村农家乐老板王春艳说:“我家的农家乐在旺季的时候,每天接待500人以上,全年毛收入约30万元。现在一家人在一起,我坚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朝天吼隧洞漂流是水月寺镇孔子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项目之一。景区内,一艘艘皮划艇载着游客沿着孔子河顺流而下,河道两岸风光旖旎,隧洞内凉爽清幽,并辅以声光影特效,让游客在漂流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能体验现代科技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朝天吼景区管理部副经理罗建军介绍道,朝天吼隧洞漂流整个项目自7月6日开门迎客,截至8月底,接待流量约4万人,整体收入约500万元。
据统计,今年自4月20日朝天吼漂流开漂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最高日接待达18000人。高岚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明介绍,目前高岚村接近80%的村民都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带动村民就近务工,人均收入增收1万元左右。
随音乐律动,享夏日晚风。8月3日,在水月寺镇云栖谷景区,5000名游客齐聚云栖谷 共度盛夏美好时光。
三峡云栖谷度假区坐落于群山环绕的山谷之中,森林覆盖率高达96%,平均海拔1500米,夏季日平均气温21℃,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和森林康养地,“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滑雪”可谓是诗意云栖谷的真实写照。
“本次活动参与人数5000多人,营业收入267.48万元,现场销售康养房9套207万元。”云栖谷景区负责人唐兴伟介绍道。
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与避暑经济、四季康养的持续火爆,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这一趋势,水月寺镇积极探索以“两大核心”(高岚朝天吼景区和云栖谷景区)为支点,辐射带动全镇“三条流域”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突出“氧”优势,深挖“绿”潜能,把“凉资源”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热产业。
呵护绿色“流域生态”,绘就和美乡村
孔子河畔 绿映新颜。在青山怀抱中,两处花园式矿山错落而列。这里建成树崆坪全国绿色矿山示范区、后坪磷矿省级绿色矿山。
作为矿山小村,开采污染怎么办?“为了打造绿色矿山,2015年我们投资了9000万元,用于智能化开采和绿色矿山治理,通过几年的努力,2020年,我们获得了自然资源部评选的全国首批50家绿色矿山示范区。”湖北兴顺矿业有限公司副总杨美红介绍道。
生态美是流域最大的底色。近年来,水月寺镇坚持守牢生态底线,推进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实行“项目联建、污染联治、产业联抓、生态联护”,开展区域共巡活动29次,清理河道水渠14公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8.4%,总磷、氨氮等指标下降35%,PM2.5下降19.7%,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流域内森林覆盖率93%。
我们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厕所革命省级试点,建成污水处理设施85个,铺设农村污水管网7.2万米,厕改普及率98.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8.4%,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水月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威介绍道。
“以前啊,是村干部在干,我们在旁边看,现在啊,在村干部宣传下,我们动手一起干,共同维护流域环境。”茅草坪村三组郑子斌说道。
水月寺镇深入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推进流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群众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转为“参与者”,集中整治“三堆两垛”“三乱”,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群众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
“这么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爱护,我们住在河边上,总是遇见有人撒网抛竿钓鱼,我一个人也不好管。”在北部片区的支部主题党日上茅草坪村老党员丁应南有些激动,站起来说。
为消除生态保护监管盲区,水月寺镇发挥流域党建作用,依托流域内自发成立的“党员+群众”流域管理组织,打破村级监管壁垒,以流域、河道划分最小管理单元,实现非法捕捞、砍伐等违法行为联治联管,共同呵护生态环境。
建设宜居“流域家园”,赋能基层治理
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水月寺镇始终把强党建、优治理、促发展作为联建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流域党建”引领作用,按照“组织分域联建、活动轮值联办、服务延伸联抓”思路优化治理单元,在全镇组建了5个流域党委,划分出205个屋场院落,构建了“村党支部—村小组—联户长—村民”四级组织架构。
“全镇17个村通过流域党建,整合资金168万元,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325户群众户均增收1.1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205.8%。”谈到组织联建激发出的发展活力,水月寺镇党委组织委员钟梦感慨万千。
在晒谷坪村,50余名党员齐聚一堂,共话支部建设,共谋产业发展,共商村级治理,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这是水月寺镇组织联建以来召开第20场党建活动。
“我们村茶叶需要人管护。”“我们村药材和冷水米需要人管理。”座谈会你一言我一语,提出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们就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社会化的服务组织,群众需要就服务群众。”晒谷坪村党支部书记邹学晶提议道。
说干就干。今年年初,晒谷坪村所在的东部片区就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队。
乔荣翠申请成为一名队员,参与完成村里安排的农活任务。“我和老伴儿两个人在家里,老伴儿在屋里管家,我就在社会化服务队里挣钱,我们每年可以挣万元左右,过得很开心。”
截至今年7月底,水月寺镇东部片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累计服务面积达2149亩。预计2024年支付劳务工资可达3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3万元。
同时为强化基层治理效能,水月寺镇依托流域全面推广村湾治理“水磨工作法”,划分治理片区691个,每个院落由群众推选1名联户长,统一发放聘书和手机“亲情号”,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议事协商,推进共同缔造。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就可以兑换积分,活动开展起来劲头更足了。”正在高岚村兑换积分的万琼说道。
水月寺镇探索建立“信用银行”和“文明积分超市”,先后举办文明积分兑换15次,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广泛传播文明新风,感染群众、激励群众,崇尚文明蔚然成风。
三峡日报记者 万春风 通讯员 刘丛天 但丹 望金平
本版图片均由水月寺镇党政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