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秋韵是丰收。秋分时节,我市水稻、玉米、黄豆等农作物迎来收获季,农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秋收图景。
连日来,在宜东平原的当阳市粮食主产区河溶镇,稻农们抢抓农时收获水稻。一台台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金灿灿的稻谷在运输车上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北斗导航系统运用在收割机上,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益,还能节约一定的成本。”当阳市晶穗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贵介绍。如今在宜昌,像晶穗合作社一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遍地开花,数量达498家,从业人员达9700余人,承担了全域30%以上的农机作业量。日渐健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机走进更多农户家中,确保了秋收颗粒归仓。
9月21日,枝江市百里洲镇冯口村农民代方松的30亩“豆玉模式”大豆收割完毕,此前玉米已收获销售。“玉米亩产500公斤,大豆看堆头亩产不少于100公斤。‘豆玉模式’一季双收,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确实有搞头啊!”代方松欣慰地说。
今年,是宜昌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二年,全市7个县市区参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的市场主体达78个,其中种植面积500亩以上主体5个。全市种植面积达6.2万亩,超额完成5.3万亩的种植目标,预计今年“豆玉模式”亩均纯增收在200元以上。
夷陵区现有柑橘面积31.51万亩,是宜昌柑橘主产区之一。近几天,位于鸦鹊岭镇的洋红农贸公司内一派繁忙景象,一箱箱优质特早熟“宜昌蜜桔”从这里发出,远渡重洋销往朝鲜、泰国等地。公司负责人张扬红笑着透露,特早熟“宜昌蜜桔”上市以来,公司已出口31个集装箱近900吨,深受国外客户好评,后续还将大量出口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夷陵区已有20家柑橘分级加工厂陆续开始购销本地特早熟柑橘,累计销售7000余吨。
雾渡河镇猕猴桃全面进入销售季、榔坪镇文家坪村高山西红柿俏销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收画卷,正在宜昌广袤的田野间徐徐展开。
三峡日报记者 揭兴伟 通讯员 严世杰 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