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市科技局、团市委、市科协、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主办,三峡人才集团协办的2024年宜昌市科普讲解大赛在三峡人才城隆重举行。现场,来自全市的99位选手以饱满的热情、生动形象的阐述和深入浅出的解析,将深奥的科学知识演绎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为市民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科普盛宴”。
向吃槟榔说不
“根据研究,咀嚼槟榔与口腔癌有关联,口腔癌的发病风险随嚼槟榔年份和量的增加而增加。部分严重患者因术后进食困难,只能通过鼻饲、造瘘续命。”来自西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讲解人唐梦琦,以《“槟”从口入 “榔”倍不堪》为题,生动科普了经常食用槟榔的危害,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未将‘食用槟榔’收录在内,意味着槟榔不再作为食品进行监管。多地相继发文,食品经营者不得将槟榔作为食品销售。”唐梦琦说,宜昌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槟榔及槟榔制品监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不得以食品名义宣传、售卖槟榔制品,不得在食品经营区域陈列、摆放、销售槟榔制品,槟榔制品包装不得按照预包装食品标准使用食品的标识标注,不得明示或暗示槟榔制品可食用。
面对有理有据的讲解,发人深省的“戒掉槟榔,拥抱健康”呼声,与会者纷纷鼓掌致意,连称“又学到了新知识!”
为何会选择这个题材?唐梦琦说,因为从事食品监管相关工作,平时对食品安全比较关注。近年来,国家、省、市有关槟榔监管工作的意见不断下发,她也收集了槟榔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管理现状,并在校园开展了咀嚼槟榔行为调查,发现还是有部分人有嚼槟榔的习惯,因此希望通过科普槟榔的危害,引导校园周边的食品商家不售卖槟榔,鼓励更多人不吃或少吃槟榔。
畅谈“柑”甜致富路
“岩松坪为什么能种植出香甜可口、脆嫩化渣的清江椪柑呢?”来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初级中学的13岁女孩秦诗诗一登台,富有土家族特色的民族服装、引人入胜的反问就让大家眼前一亮。
秦诗诗以“视频+讲述”形式,从自然环境、科学种植、硕果盈枝三个方面生动介绍了家乡椪柑“椪”出清江 、“柑”甜中国背后的故事。其中,坚持有机种植,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用量,常态化开展病虫害联防联治等描述,给更多果农们提高种植质效提供了参考。
成熟的清江椪柑,缔有八卦皱、面如金蟾皮,果形端正、色泽鲜艳。果肉又脆又嫩,入口化渣……其有关果实的详细讲解,则为消费者购买提供了参考。
“清江椪柑是家乡特产,已经成为家乡人民的致富路,特别希望更多人能知道其发展50余年来背后的故事。”面对记者采访,秦诗诗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家乡的椪柑能发展得这么好也是因为“科技当先、生态有机”种植,现在无人机连片农药喷洒,电轨铺到果园里,采摘期无人机让险坡变坦途,这些变化让人欣喜,也希望更多人能借此了解清江椪柑,了解科技的力量,更好地发展当地产业。
让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茶叶起源到魔芋探秘、从升船机到空间站、从槟榔危害到椪柑致富……比赛现场,选手们围绕各自主题,使用更接地气、更有生气的方式,让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
据了解,本次大赛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分为成人组和青少年组两个组别,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鼎力支持,来自全市的科普讲解员、科研工作者、医生、教师、学生等广泛参与。
当天经过激烈角逐,最终60名优秀科普选手从99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宜都市陆逊中小学蒲青云讲解的《地球的故事,从岩石说起》、西陵区市场监管局唐梦琦讲解的《“槟”从口入 “榔”倍不堪》、宜昌市优抚医院牟青讲解的《老有所乐》斩获成人组一等奖,3人将代表宜昌市参加10月举办的2024年湖北省科普讲解大赛。
同时,宜昌市第九中学学生马一一讲解的《CRISPR-Cas9技术——生命密码的超级剪刀》、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初中学生秦诗诗讲解的《“椪”出清江,“柑”甜中国》、宜昌市实验小学学生张侨木讲解的《看见地球的眼睛》勇夺青少年组一等奖。
科学无止境,科普无终点。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陶大熔指出,科普讲解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更是对科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希望更多科普人才进一步深入挖掘科学内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提升讲解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我市也将继续大力发掘培养科普人才,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科普文化氛围,让科普“飞入”千万家、服务千万人。
三峡日报记者 时刚 见习记者 任姝铮 通讯员 吴璇 张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