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枝江市深入践行法治为民理念,全力推动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聚力打造“一站式”法治解忧中心,以“小平台”做好社会治理“大文章”,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保障。
整合资源 力量集成化
搭平台,共建“指挥部”。枝江市委政法委牵头,整合公检法司信五部门常驻力量,联动市直职能部门资源轮驻,高标准搭建实战化共治平台,对全市平安稳定工作实现全域掌握、全时调度、全程督办。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8545批9382人次,办理群众信访事项4281件批次。
建机制,共筑“安全墙”。以市综治中心为“信息中枢”,建立实施“日排查处置、周研判会商、月督办调度”工作机制。定期对市直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推送的“警情、访情、诉情、社情、舆情”开展视频调度,实现矛盾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组队伍,共织“智力网”。在以“1+5+N”模式实现工作人员进驻的基础上,引入23名律师轮流值班;组建60人的“调解专家人才库”,聘请9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常驻;建立以44名专科医护、14名心理治疗师、42名心理咨询师、60名心理教师为主体的“心理人才库”,充分调动各方专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形式丰富 服务精细化
“尽办”,“套餐”式服务。坚持“凡有诉求、必有回应”,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十大分中心”进驻办公,将调解服务、心理服务、法律咨询等十大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推出司法确认、速裁速决、心理咨询等“组合式套餐服务”,实现多层次、多类型法律服务资源的有机组合、精准匹配和集中供给,让群众反映法治诉求、解决法治问题“只到一地、只进一门”。
“优办”,“定制”式服务。搭建完整的速裁审理团队,建立“人民调解当先-行政调解支撑-司法调解保障-诉讼审判断后”的全链条化解体系,根据矛盾纠纷类型进行分级分类流转,提供“定制”服务。在处理枝江市七星台镇许某某与陈某某的交通事故积案纠纷时,根据案件实际需要,各部门协调发力,转诉讼渠道为调解渠道,由调解员强化沟通;信访、法院等部门酌情申请解难救助资金,用于赔付;心理服务中心进行心理疏导,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快办”,“点单”式服务。推行矛盾纠纷调解“点单”服务和诉调对接,一方面,转“委派式”被动调解为“点单式”自助调解,满足群众多元化调解需求。另一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诉前鉴定+诉前调解”衔接机制,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由119天缩短为54天,缩短54.7%,最大限度降低当事人诉讼时间成本。
突出利民 治理实效化
施展基层“稳定器”之能。围绕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等时间节点,采取全面排查和重点、定期、专项排查相结合,坚持源头预防;在“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设置办公区,市级领导轮流接访,确保群众诉求即刻办。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共回应群众诉求6万余件。
聚焦纠纷“终点站”之势。健全群众诉求“受理—研判—分流—调处—督办—问效”全周期闭环运行机制,选派督查特派员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及时督办、超时通报,确保接诉即办、定时催办、超时督办,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枝江市“矛盾一站化解 平安共同缔造”项目获评省委政法委“新时代湖北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
发挥法律“服务点”之力。有效整合各类法律资源,通过窗口受理、坐班接待、上门服务、线上沟通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提供法律服务,做到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寻鉴定“一站获取”。今年以来,中心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280件、司法鉴定事项378件、法律援助193件,为受援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55万元,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三峡日报通讯员 魏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