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名片
龙泉镇,镇域面积257平方公里,辖19个村1个社区(含托管区),户籍人口5.4万人,常住人口超11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8%。作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省“四化同步”试点示范镇,因“稻花香”系列白酒而久负盛名。宜昌高铁北站选址于斯,让龙泉镇更加声名鹊起。近年来,全镇立足“动力新城 活力龙泉”总体定位,全力承接宜昌“北拓”,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23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成功入选中国高质量发展优秀乡镇,同时入围“赛迪四川”镇域经济研究发布的“2024镇域经济500强”榜单。奋斗不停歇,发展不止步。站在新的起点,龙泉镇拟定《龙泉镇争创中国百强镇四年行动方案》,锚定2026年冲刺全国百强镇目标,澎湃发展强大动能。
香润全域 白酒名城展现发展底蕴
“中国白酒名镇”是中国白酒行业优质产地的最高荣誉,2012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将这一荣誉授予龙泉镇,这是龙泉镇与稻花香集团共生共长的最佳见证。几十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稻花香集团与龙泉新城共同崛起,香润全域,将白酒产业打造成为龙泉镇冲刺全国百强乡镇的最强底蕴。
共生共长
谱写中国500强的龙泉佳话
闪耀千亿品牌价值。2024年3月7日,夷陵区委、区政府新春第一场专题办公会,在稻花香集团召开,龙泉镇委班子成员和企业服务专班全体参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发展需求,强调以更大决心、更强信心、更实举措,全力支持稻花香白酒主业“十四五”决胜“双百亿”目标,推进龙头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正是这种四十年如一日的全力支持,实现了龙泉与稻花香的共生共长。2024年,“稻花香”品牌连续21年蝉联“世界品牌大会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以1162.3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总榜单第71位,品牌价值较上年净增76.45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位列397位,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204位。2023年,稻花香集团凭借609亿元营业收入,连续14年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位列180位;蝉联“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名列120位。2023年,稻花香集团贡献税收9.18亿元,持续成为龙泉镇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底蕴。在这片富饶之地,如今的稻花香犹如一颗璀璨星辰,成为龙泉镇乃至宜昌的发展标签,其两代人接续发展的企业家精神,传承了砥砺奋进的佳话。
锻造工业反哺典范。龙凤山下,白酒名镇拔地而起,柏临河畔,千亿品牌强势崛起。龙泉成就了稻花香,稻花香缔造了一个全新的龙泉。40载风云际会,稻花香从起点走向辉煌,也带动龙泉镇展开镇域经济腾飞之翼,锻造工业反哺农村的发展典范。作为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稻花香集团为龙泉镇直接或间接解决当地60%以上的居民就业;实施订单农业,辐射带动7300余农户收益;搭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促进区域化农产品交易流转;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模式,投资建设龙泉湖景区、旅游古镇,并联手区域内另一巨头兴发集团,开启以酒为媒、文旅融合新篇章。如今的稻花香集团以白酒为主业,不断拓展物流、配套和文化旅游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一主三辅”的产业集群。带动龙泉镇实现“以产兴城、产城共荣”,带动一大批龙泉人通过融入稻花香产业链创办企业,实现“洗脚上岸”、就近择业,培养了一批百万元、千万元、亿元级致富能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稻花香集团通过两代人接续奋斗,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企业经营人才,成为龙泉镇持续发展的宝贵人文底蕴。目前,规划占地面积742.5亩的稻花香万吨馫香型白酒智能化酿造基地正在全面建设,项目将新建6栋馫香型酿酒车间,配套建设制曲车间、储酒罐区、原粮仓库、原粮处理车间、白酒产业研究院等,打造集白酒生产酿造、科普展示、文化体验、工业旅游于一体的5G智慧工厂。项目投产达效后,预计每年将生产优质馫香型原酒2万吨以上,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5亿元。
多链驱动
突破单链发展的龙泉跨越
打造工业制造“新标杆”。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的落户,给龙泉镇带来新的发展赛道,与稻花香集团一起成为龙泉制造业“双雄”,打造宜昌制造业的“新标杆”。在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智能制造的“无尘”厂房车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新质生产力给人带来震撼,Pack模组车间内,机械臂轻舞飞扬,50秒钟就能将13块314Ah电芯精准组装成长约108厘米、宽约18厘米的模组包。楚能新能源成立2年多来,专注于电芯产品和产线的研发,最新推出的5年零衰减long π314Ah储能电芯因其卓越性能领跑赛道。项目一期投产一年,已建成11条国内领先水平的自动化新能源电池生产线、3条模组PACK生产线、1条集装箱生产线。具备超40款产品生产能力,生产的314Ah电芯+5MWh储能集装箱的“王牌”组合,5MWh液冷储能系统已成功应用到新疆塔克拉玛猛狮储能电站。“314Ah电芯+5MWh集装箱组合”受到市场青睐,已先后中标国家电投、华润集团、三峡能源、新华水电等多个大型能源集团储能项目。随着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的日益壮大,龙泉制造正在实现“单链突破”,走向新质生产力的龙泉跨越。
提升龙泉发展“加速度”。龙泉镇将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优化项目服务流程,强化全流程周期管理,确保项目按期推进。积极融入全市及宜荆荆都市圈主导产业,精准绘制“招商图谱”,通过产业链招商,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2023年,聚焦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全年签约力翔电芯结构件、万吨数字化制曲、东南亚风情儿童乐园等项目27个,新开工巴山金谷市政配套工程、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园、中铸智能装备制造等项目10个,新投产永和豆浆、路泰混凝土等6个。沪渝蓉高铁、郑万高铁联络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在整体产业布局上,围绕“高举龙头、壮大龙腰、舞活龙尾”产业培育战略,实现三大支柱产业支撑有力、三大工业园区并驾齐驱。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主的高新产业园区,通过升级扩容,产业园将从钟家畈延伸到小鸦路一线,整个占地突破6000亩,成为龙泉招商引资的重要承接带。截至2023年底,已招引昌耀新材、广盛建科、祥临科技、永和豆浆等16家高新企业入驻。其中宜昌永和豆浆5万吨植物蛋白饮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约100亩,新上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豆浆、饼干全自动生产线15条,产品包括多种包装形式和多种口味豆花、豆奶、花生奶、奶茶、早餐粥、米酒及酸奶类饮品。
“满月”蝶变 高铁新城迸发时代动能
宜昌,正在锚定城市定位,拓展城市骨架,实施“北拓、东进、中优”,推动城市形态由“半月形”向“满月形”蝶变。而“北拓”的重要节点正是龙泉高铁新城,龙泉担当着拉满宜昌“满月”之弦的历史重任。
南融北联
吹响高铁新城新号角
下好主城融合先手棋。宜昌“满月”北拓,赋予龙泉“对接核心区、融城促发展”的历史使命。而宜昌高铁北站的建设,更是给予了龙泉争当大城“第四极”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担起使命,实现跨越发展,龙泉提出了“南融北联”“倾力打造动力新城、活力龙泉”的跨越目标,主动下好主城融合“先手棋”。从拓展城市骨架、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等多方发力,加速与主城区双向融合贯通。主动对接上位规划,保障宜昌城市北拓先导项目落地,2023年全年报批建设用地2438亩、林地1565亩,城镇开发空间拓展11.2平方公里。高铁新城城市展厅主体完工,“两纵三横”骨干路网初具雏形,东方大道已启动前期工作,融入城区20分钟交通圈建设提速。全面开展柏临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三年行动,完成青年广场、龙凤山口袋公园、宋百路生态修复等35个民生项目,着力塑造“山、水、人、城”共融城乡风貌。
练好自身建设基本功。强化强链补链延链,以稻花香+楚能+百里荒为链主的三条产业链基本成形。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全年征用土地4287亩、房屋308栋,调处化解各类涉企纠纷316起,净增市场主体2527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商贸企业20家、服务业企业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6家企业获评省级第五批“专精特新”企业。树立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深化党建引领服务组团高质量发展。以“村湾管家”模式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产业书记”选育管用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自建自管”扮靓家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圆满完成了中央主题教育办暗访督查。构建大党建体系,唱响“活力先锋”党建品牌,完善干部积分制管理模式,探索镇村一体化机制,持续擦亮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金字招牌。实施“酒城夜话”和年轻干部“新锐工程”,抽调21名干部组建楚能、高铁新城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党建引领,建工一线”不断锤炼干部作风。
双向奔赴
推动“产城人”共振共荣
打造“人气”最旺镇。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户籍人口只有5.4万人的龙泉镇,常住人口超过11万,与2011年相比,常住人口增长一倍多。仅2023年一年,龙泉新增常住人口就超过1万。人口持续流入龙泉这座宜居宜业的高铁新城,推动龙泉成为宜昌全市非县(市、区)政府驻地的人口第一大镇,推动城镇与产业集中发展。产业人口的持续流入成为龙泉镇“人气旺”的第一要素。稻花香集团在职员工已突破11000人,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不到一年,员工已超1800人。近年来,龙泉在做大做强制造业同时,对接高铁新城产业规划布局,引导智慧物流、跨境电商、都市服务等产业聚集,建设与高铁新城人口流量、贸易流量相适应的产业集群地。通过构建“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镇创业就业。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截至2024年8月,龙泉镇制造业及制造业产业链集聚的产业人口已超过5万人。伴随北站新城全面建设,龙泉必将进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快速聚集、功能快速提升、产业快速转型的机遇期。拾起创业的荣光,拼出龙泉成长的模样。如今,龙泉产业兴旺、城镇繁荣、文脉深厚,继续书写着产城人共振共荣的时代新篇。
打造康养最佳地。2024年的夏天,是宜昌历史上最热的一个夏天。在七月流火的城区,气温一度超过40℃,然而,在龙泉镇柏家坪村平均海拔1100米的百里荒康养小镇,却始终保持在21℃左右的怡然凉爽。这个夏天,百里荒康养小镇迎来了超过5万人次在这里避暑康养,不仅小镇住户爆满,景区酒店也呈现一房难求,百里荒蝶变“百里旺”。近年来,龙泉镇全力助推百里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省级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创建,发挥百里荒便利的区位优势,突出“高山草原、冰雪温泉、乡村田园”核心度假资源,采取“度假+康养+乡村”发展模式,打造康养度假胜地,吸引人气的再集聚。随着百里荒景区的提档升级和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康养小镇已经成为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带上一颗璀璨明珠。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构建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化治理体系,龙泉镇成立环百试验区百里荒康养小镇综合服务中心,以“载体融合”为抓手,实现“服务平台”一体化。打造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资源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从事项梳理、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方面建设便民服务体系,为小镇居民和片区开发提供“零距离”服务。探索成立百里荒康养小镇“青风党支部”,为高质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注入更多红色动能。目前,综合服务中心已由龙泉镇政府机关、镇综合执法中心、龙泉派出所、镇卫生院、柏家坪村等单位派驻的11名常驻人员进驻,为片区发展配齐人才队伍,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向“兴”而行 活力龙泉共赴诗与远方
近年来,龙泉镇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找准特色发展的龙泉路径,聚焦柑橘、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讲好生态乡村的龙泉故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现代农业
找准特色发展的龙泉路径
推进生态特色产业发展。龙泉镇地势从南到北,海拔垂直上升。以400米海拔为界,南北界限清晰,南部土地较多,产业极易聚集;北部山大人稀,生态优势凸显。龙泉镇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为引领,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全镇地理及地形特点,综合规划以小流域土地资源为重点的再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统筹柏临河、杨树河、土门河、院子河和秦家河等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科学优化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用地比例和产业结构方案,使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打造龙百产业融合经济轴,乡村产业发展带、山地生态休闲带,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山地乡村生态休闲区的“一轴、两带、两区”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推动北部山地、柏临河两岸山地发展生态林业,高山区的柏家坪村发展百里荒生态草场;推动南部丘陵及平地地区在保障粮食播种前提下建设以柑橘、花卉苗木、中药材为特色的三大主导产业。2023年,全镇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8.87%,森林蓄积量23.25万立方米;柑橘面积稳定在7.2万亩左右,产量23万吨,优质果品率达到90%;花卉苗木培育达到3.5万亩,畅销全国各地;集约化中药材种植3000多亩。
推进数字农业创新发展。龙泉镇持续推动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广,支持宜昌市晓曦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宜昌市仟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宜昌扬越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宜昌花园里农业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建设智能温控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探索和推进龙泉数字农业创新发展。位于法官泉村占地200多亩的花园园艺基地,全部建成设施农业,实现以花为媒、以种为“芯”,走上了一条高科技的发展之路,成为宜昌第一,华中地区综合花卉企业排名前列的花卉种苗公司。其自主研发的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种苗大棚设备,可以根据手机遥控实现人工光照、水肥一体化、温室智能环境控制等种苗培育全流程操作。每年向全国各地发货植物种苗超1亿株,全国市场40%的报春花种苗从这里走向全国,仅此一项年产值超5000万元。宜昌扬越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投资在雷家贩村建设1000多亩高效农业示范园,采用物联网、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数字化高效农业生产。同时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加盟社员100多户,通过建立“农业+科技+休闲”的方式,建成为功能复合、经济高效、科技先进、体制创新、生态优良、景观美好的集农业示范、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宜昌高效农业示范园。
全面振兴
讲好生态乡村的龙泉故事
塑造和美乡村的“美美与共”。龙泉镇持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高标准规划并推动包括青龙村、香烟寺村、宋家嘴村、法官泉村、罗家畈村、雷家畈村、双泉村、柏家坪村等八个村,总面积约148平方公里的龙泉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根据乡村间不同的资源和空间,发挥特色化,构建彰显本村发展的目标定位、主题形象、发展模式等,构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发展“共同体”。青龙村、雷家贩村、双泉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青龙村同时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雷家贩村同时入选全国绿色小康村。柏家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称号,香烟寺村湖北省宜居村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酒美田园青龙村、稻香水美法官泉、花园福地香烟寺、商贸集镇宋家嘴、茶果红韵罗家畈、绿美果香雷家畈、森林集镇双泉村、生态康养柏家坪,如今的龙泉镇,从草场高远的百里荒,到垂柳依依的柏临河,从清凉康养的柏家坪,到鲜花盛开的法官泉,和美乡村从高山到平原呈现出生态的立体感、产业的层次感。全镇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村持续增收。全镇在融入百里荒4A景区建设的同时,打造童梦小镇、龙泉湖两个3A景区。“蓝之美童梦小镇”项目带动跑马岗、水府庙村两个村建设包括高科技农业、亲子游乐、教育培训、休闲康养,打造成国内全龄亲子乐园新地标。位于青龙村的三峡龙泉湖风景区,建成集康养、旅游、美丽乡村于一体体验式花谷旅游胜地。
畅享共同缔造的“酒城夜话”。近年来,龙泉镇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汇聚多方力量参与。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酒城夜话”品牌,2023年组织召开“酒城夜话”屋场会100余场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多领域、多渠道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努力解决群众“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香烟寺村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在建设口袋公园工程的同时,投资开工建设香十线道路提档升级、赵香线道路破损路修复等项目,争取部分乡贤能人捐赠建设物料,使工程建设费用由360万元大幅缩减到250万元,比原计划的节约了30%。罗家畈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村民们提出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管网改造、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庭院合理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意见和建议集中规划实施,形成了一张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民生菜单”。龙泉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对龙泉新居小区进行自治管理,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75人,小区成立幸福基金,自治组织不断健全,对小区志愿者采用“评星”“积分制”管理,实现良性发展。
塑造和美乡村的“美美与共”,畅享共同缔造的“酒城夜话”,11万龙泉人正在同频共振,向“兴”而行,共赴属于龙泉自己的诗与远方,澎湃冲刺全国百强镇的强大动能。
龙泉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从龙泉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来看,给我们以下启示:
弘扬和笃行时代企业家精神,是实现企业与镇域经济共生共长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龙泉镇与稻花香集团共生共长40年,他们共同缔造的企业家精神,是实现企业与镇域经济不断壮大的重要法宝。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市场经济中的“关键少数”和特殊人才,我们必须弘扬和笃行时代企业家精神,推动改革创新和经济不断增长。
坚持创新驱动,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创新驱动已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龙泉镇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抢占新质生产力赛道,在稳定壮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向多链驱动延伸,打造发展强劲动能。龙泉镇的实践表明,镇域经济要实现新的突破,要注重创新驱动,打造属于自己的新质生产力。
坚持人城产融合协同发展,是实现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产城融合协同发展是实现镇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龙泉镇在推动产城融合的过程中,注重产业与城镇发展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龙泉镇的实践表明,城郊型乡镇(街道)的发展,要注重实现人口、产业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并为镇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是拓展镇域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理念。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镇域经济不能孤立发展,而应当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龙泉镇在招商引资发展过程中,注重融入宜昌“3+2”主导产业,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实现新的突破。龙泉镇的实践表明,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共同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产业共兴是拓展镇域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
撰文:王云 冯钟睿 胡中雪 刘睿 朱鸿 郑璐
本版图片由夷陵区龙泉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