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2版:要闻

75岁环卫工人许先林:

扫帚下的城市长大了100倍

9月下旬,记者来到许先林位于宜昌城区东山花园的家中。75岁的她灰白短发,身形消瘦,穿着朴素,精气神十足。

生于1949年9月的许先林,1984年进入宜昌市环卫处清扫所工作,凭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信条,她在一线环卫工人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美丽蝶变,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

回想起当年工作,许先林说,每天凌晨1点就要出门,沿一马路开始清扫路面至九码头一带,直到清晨5点完成工作,清扫面积约5000平方米,下午又保洁一次。

在许先林的记忆中,30多年前,由她负责清扫的九码头一带,上下船的乘客、商贩很多,每天人来人往,瓜子壳、西瓜皮等垃圾遍地都是。

“那时候,我们的清洁工具就是大扫帚和撮箕,先把垃圾扫成堆,再用板车或者三轮车拖到胜利四路的垃圾转运站。”许先林说,遇上雨雪天气,清扫坑坑洼洼的路面,生怕溅起的污水沾到路人身上。

一心埋头清扫的她,一年的清扫量相当于扫遍当时的两个多宜昌城区。

随着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进,昔日“脏乱差”的九码头已经化身为靓丽的三峡游客中心。“蝶变”的不仅是九码头,伴随着一代代环卫工人日复一日的清扫,宜昌城区也在悄然“长大”, 建成区面积从2平方公里扩大到208平方公里。许先林不禁感叹:“城市变大了好多,环卫工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过我们的清洁设备也越来越先进。”

许先林告诉记者,市城管委、市环卫处多次组织退休职工实地参观,她亲眼见证了清洁工具由“扫帚+撮箕”到深度保洁车、高压清洗车等机械化清扫设备的转变。

她还从新闻里了解到,全市首台无人驾驶清扫车前不久“上岗”,1小时可清扫5公里、覆盖12000平方米的保洁区域。许先林感慨万千,“许多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

对于宜昌环卫工作的发展和进步,许先林“心中有数”:“参观时听介绍说,宜昌中心城区环卫去年底市场化率超97%,各类作业车辆1100多辆、机械化清扫率95%以上,不仅为一线环卫工人减了负,还提升了清扫的质量和效率。”

“走在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市总工会、市城管委等单位打造的服务户外劳动者的‘爱心驿站’‘城市服务驿站’,里面空调、饮水机等各种设备齐全。”许先林笑着说,社会对于环卫工人更加关心关爱,环卫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

“如今,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大,路面越来越宽敞整洁,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整座城市像花园一样美丽。”许先林由衷地感叹:“宜昌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这是每一名宜昌人的骄傲,也是每一名宜昌环卫工人的骄傲!”

三峡日报记者 孙晓陵 白政 通讯员 余旃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10-01 75岁环卫工人许先林: 1 1 三峡日报 c298459.html 1 扫帚下的城市长大了100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