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5版:评论

徐家花屋:传承与“破圈”的双向奔赴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徐家花屋遗址上加固修缮的展厅

枝宜革命委员会布告

走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的枝江市安福寺镇徐家嘴村,古朴庄重的徐家花屋前,玛瑙河静静流淌,池塘里莲叶田田,小楼房星罗棋布,尽显美丽恬静的田园风光。90余年前,这里却是血与火碰撞交织的另一幅景象,1927年8月至1932年7月,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一系列革命运动。如今历史已经褪去烽火硝烟,红色精神却依旧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重温历史:玛瑙河畔燎原火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鄂西大旱,粮食歉收,苛捐杂税繁重,宜都和枝江涌现大量饥民。

党的“八七会议”后,共产党员陈德华(陈希实)、段德昌、周逸群先后来到玛瑙河地区,以徐家花屋为中心,发动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中共徐家花屋、蔡家嘴、董家冲、找儿岭、车路沟、杨家庙、陈家垸子等支部。

1928年6月,中共安福寺区委成立,下辖10余个党支部,全区党员达到100余人。7月下旬,段德昌来到安福寺,组织党员、农协会员在夜色掩护下,操练队列、练习射击,为发动武装暴动积蓄力量。

1929年2月,安福寺饥民斗争拉开序幕,迅速向周边蔓延。当年5月,中共鄂西特委在徐家花屋组建中共松(滋)枝(江)宜(都)县委,逐步形成安福寺苏区,县委还组建了红军学校,成立了安福寺赤卫队、中共鄂西游击二大队等武装力量。

6月21日,饥民斗争转向武装暴动。在中共松枝宜县委、中共安福寺区委的领导下,玛瑙河地区党组织先后四次组织饥民,以“割绑绊、掀驮子”“吃大户”“掰苞谷”等形式开展武装斗争,枝江、当阳、宜都、松滋、宜昌等地纷纷响应,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革命风暴,参与人数达5万余人。

如火如荼的饥民运动,为人民军队和根据地建设培养大批骨干力量,1932年3月,宜都、枝江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枝宜革命委员会在徐家花屋成立。枝宜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以安福寺地区为中心,包括枝江、松滋、宜昌、当阳部分地区的枝宜江北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在枝江红色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饥民暴动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数百名共产党人、农运骨干惨遭杀害,作为县委机关所在地的徐家花屋,也被国民党反动派付之一炬,30余间房屋被烧毁。

遗址保护:红色精神永相传

烽火远去,旧址尚存。徐家花屋仅余的一段残垣,始终见证着铁血硝烟的历史,见证着玛瑙河畔革命斗争的红色光芒。

2009年12月,枝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安福寺镇人民政府在徐家花屋旧址修建“徐家花屋革命遗址纪念园”。纪念园占地1300平方米,包括纪念碑体、大型浮雕壁、纪念广场和革命烈士诗文碑林等,详实地记录了那段激荡热情的革命岁月。

纪念园内,碑体总高8.7米,蕴含着党的“八七”会议开展武装斗争之意。碑体正面是徐家花屋革命遗址纪念碑的题名,碑体背面为碑记,基座为革命火炬造型,基座正面为汉白玉浮雕“1928·玛瑙河风暴”,展现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宣传发动”“革命暴动”“烽火涌动”三大主题。

2017年,枝江市人民政府再次加强对徐家花屋遗址的保护,出资征地50亩对纪念园进行扩建。2020年安福寺镇人民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徐家花屋遗址加固修缮,尽量保留原有的风貌。

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枝江人民从未忘记,革命遗址修缮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以徐家花屋为中心的安福寺苏区人民追求真理、敢于探索的实践精神,一心为民、胸怀家国的担当精神,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奋斗精神,永远闪耀在玛瑙河沿岸。

资源转化:红色文旅正当时

近年来,枝江积极加大红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力度,深挖用活安福寺苏区红色资源,将红色档案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用活、讲好玛瑙河沿岸的红色故事。

依托徐家花屋“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枝江紧抓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的机遇,打造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将红色文化、生态产业等区域串点成线,形成“红色文化观光环线”,现已成为“打卡红色宜昌”的精品路线之一。

随着徐家花屋红色故事的广泛传播,前来追忆缅怀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近三年来,徐家花屋革命遗址纪念园共接待参观人员3.5万余人次,红色经济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纪念园已被列为“宜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枝江市党史教育示范基地”“枝江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枝江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和枝江市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成为青少年学生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的示范基地。

以徐家花屋革命遗址纪念园为节点,一张更加宏大的文旅蓝图正在展开。根据规划,纪念园将与“东方年华”农耕文化游乐园以及“安福寺食品工业园”串点成线,形成旅游、采摘、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的红绿融合旅游线路。

英烈长辞,精神永存。徐家花屋的红色土地上,革命之火正凝聚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带领枝江人民共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组图文由枝江市档案馆提供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10-01 1 1 三峡日报 c298480.html 1 徐家花屋:传承与“破圈”的双向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