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5年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三峡日报猇亭版推出系列报道,生动展现近年来猇亭各街道在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亮点成就,展示广大猇亭人民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励全区人民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先导区、打造宜昌东部产业新区重要引擎而努力奋斗。
弹指一挥间,75载沧桑巨变。
75年砥砺前行,猇亭区古老背街道仿佛一面镜子,折射出壮阔的发展历程,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金秋时节,走进古老背街道,路正道宽,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婆娑、高楼林立、景观如画……整个城市建设“内外兼修”,一幅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探寻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密码
首先,把镜头聚焦在这一组亮眼的经济数据:2023年,古老背街道全年签约亿元及以上招商引资项目5个,完成工业企业进规3家、商贸市场主体进限14家、服务业企业进规1家;“四上”企业培育数增长63%以上,集体经济组织全口径收入增长30%以上。
古老背街道所占面积不到猇亭区的14%,缘何贡献了全区近50%的工业总产值?9月29日,记者走进古老背街道,探寻其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经济密码。
来到一片占地28亩的标准化厂房,古老背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春燕向记者介绍,这片厂房由集体出资建设,并招引企业租赁,为兴发系汇富纳米配套建设近万平方米厂房,为海南航空学校配套建设办公宿舍楼,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和企业蓬勃向前的双赢。
一方面依托猇亭工业优势,把做好产业配套和企业服务作为放大产业优势的主要抓手,围绕主导产业做好配套。紧盯产业链空白,锁定3个5亿元以上汽车冲压、电气零部件等目标项目全力招引。“围绕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做相应的仓储、包装箱、传送带等配套业务,带动就业、发展集体经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邓琪说。
今年5月,古老背街道组织辖区7个社区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出资成立联合公司——湖北古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创新推行组团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公司经营采取股东谁出资谁享有模式,灵活组队,进行项目投资,从‘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邓琪说。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心谋划建设古老背街道中小企业服务站,持续开展“干部跑市场”活动,帮助33家中小企业获批“再担园区贷”3500万元。依托猇亭政务服务品牌“亭好办”,设置2名专员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为中小企业全流程代办行政审批事宜836件。
城市更新让老城区焕发新生
古老背街道历史悠久,老旧小区占全区近九成,从昔日的老旧小镇到如今的现代化新城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桐岭新村小区,整齐规划的停车位、疏密有致的绿化带、干净整洁的楼道,令人心旷神怡。
“自从一期共享花园改造完成后,我们周围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大家都愿意到楼下来玩了。”住在一期2栋的王大爷笑着告诉记者。
桐岭新村一期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绿化带存在黄土裸露和积水等问题,影响小区居环境,而且没有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居民对于共享花园的需求十分强烈。
今年以来,桐岭新村社区第五党支部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通过“天天访户户到”、屋场会等方式听取居民意见,收集居民关于共享花园改造的建议并落到实处。
5月初,一期的“邻里园艺角”花园项目和小区外墙改造完工,整个小区都焕然一新,满足了小区居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居民幸福感增强,呈现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古老背街道抢抓机遇,趁势而上,着重抓中心区主干道危旧民房改造,突出“拆、改、建、管”联动,协同推进中心片区整体更新。
做好拆迁和拆违,为城市更新“腾路”。推进项目拆迁,清除违建73处、2750平方米,统筹推进拆违治脏、拆违改造、拆违建设、拆违添景。
做好小区改造、街区改造、民房改造、闲置地整改,纵深推进城市面貌提升。紧跟全区城市更新步伐,全面推进小区、街区改造,推进主干道民房改造和背街闲置土地开荒种菜清理。当下,29个施工面同步推进,辖区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截至目前,辖区共改造老旧小区30个,新增停车位393个,停车棚15个,晾晒杆、晾晒绳1000余米,充电桩156个,监控217个,加装电梯10部。今年还将完成25个老旧小区改造和金岭一街改造、5个口袋公园建设。
共同缔造让居民“聚得拢、交得心”
“胡大姐,又兑了这么多物资啊!”居民胡发奎的邻居蔡阿姨一脸羡慕地说。自征地拆迁搬进小区以来,67岁的胡发奎一直在古老背街道七里新村社区当志愿者。自2022年3月社区开展积分兑换工作以来,胡发奎平均每周至少做2次志愿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积分达人”。
近年来,街道探索建立积分驿站机制,以积分为杠杆,以兑换为激励,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截至目前,街道围绕城市更新开展连心屋场会100余场,参与人数约5000人次,征求群众意见1200余条,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7个。办好7个积分驿站,吸引1000余名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兑换积分9500余个,兑换物资价值12万余元。动员1475户居民众筹资金38万余元,70余名居民投工投劳参与改造。
古老背街道坚持以“共谋”为着力点,推动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实现“双向奔赴”,让居民聚得拢、交得心、动得齐。
“我们新苑小区原属于桐岭新村社区,平时步行到桐岭新村社区大厅办事需要差不多半个小时。实施‘网格进站’机制后,下楼就能找网格员办事,很方便!”新苑小区居民李芳高兴地说。
她所提到的“网格进站”机制,指的是网格员到所在网格的小区党群连心站定点办公,为居民提供就近服务,解决居民办事的距离问题,让居民少跑腿。
古老背街道有55个网格,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服务大厅办公,服务半径过大,存在不能及时收集、解决居民问题的情况,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亟待打通。
“我们在‘网格进站’的基础上,创新性实施了‘微网格员’治理机制。”杨春燕介绍,“我们在全街道网格下按30至50户居民设置1个微网格,选聘419名微网格员,确保3小时内基本完成入户排查、宣传动员、居民服务等工作,解决了社区服务人手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街道在晚上和周末安排社区工作者错时值班,解决了8小时外居民办事问题,“零时差”为居民排忧解难。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
当前,古老背街道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民主协商”的小区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将继续踔厉奋发、勇往直前,为打造“兴业宜居的魅力古老背”,推动猇亭区千亿滨江临空产业新城加速崛起和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先导区建设再立新功。
三峡日报记者 沈媛 通讯员 谭雪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