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周传峰、王留铭)日前,随着500万元“人才贷”款项的到账,宜都华讯智能输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经理宋红玖悬着的心落了地。有了这笔钱,企业在武汉新建研发中心的资金就有了着落,研发工作可以有序推进了。
据宋红玖介绍,华讯智能输送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很注重研发投入,对于流动资金这块需求特别大,这500万元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宜都“人才贷”的第一批受益者,自2021年以来,华迅智能输送股份有限公司凭借“人才贷”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期及时缓解了资金问题,为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人才贷’方便灵活,只要符合条件,审批特别快,是企业发展的及时雨、雪中炭。”宋红玖说道。
传统模式下,企业想要获得贷款,大多凭借厂房抵押或研发专利作为贷款凭证,但不少初创企业资产轻、规模小,想要获得融资受限较多。
为缓解全市人才及人才所在的市场主体贷款困难,支持科技人才大胆创业、放心创新,2021年,宜都聚焦人才企业,将企业信用、技术、成长性等作为银行授信的参考要素,在全省首创“人才贷”。通过建立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由宜都市丰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携手宜都农商银行推出的人才专项贷款产品,将人才荣誉的“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不仅能够灵活解决企业资金问题,让企业在科创领域放开手脚,还能提升企业培养人才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人才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人才贷”的支持对象为在宜都工作的中央、省级、宜昌市级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市委市政府命名的“拔尖人才”或上述人才所在的宜都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市场主体。经营性“人才贷”最高可贷500万元,利率实行的是LPR利率;非经营性“人才贷”最高可贷100万元,利率在同期产品利率基础上享受8折优惠。
银行“看人”放贷,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在省级层面,湖北构建了“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降低放贷风险。以宜都为例,省再担保集团承担40%、宜都市丰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承担30%、银行承担20%、市政府承担10%,共同分担放贷风险。
“在原来的担保体系里面,担保是100%的责任,进入了全省的担保体系,担保的风险比例就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增强了银行的贷款投放信心。”宜都市丰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建军说道。
宜都农商银行副行长程锦炜介绍:“农商银行执行的是最优惠的贷款利率,100万元贷款,一年的利息只有33500元,同时在放贷时间上,我们通过审查审批环节前置、审查审批人员提前介入、全程指导帮办等形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符合条件的在5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将资金及时发放到客户手上。”
“人才贷”填补了人才干事创业融资服务空白,实现“人才+金融”融资服务模式创新,真正将人才认定从“一纸证明”变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成为宜都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和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宜都市已经发放了34笔“人才贷”贷款,共计9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