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记者 李阳 见习记者 胡逸开
9月12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无人机停泊点,一架载有奶茶的外卖无人机平稳降落,点餐学生马小军成为全市第一个享受到无人机外卖配送服务的“幸运儿”。“低空经济时代,无人机配送将成为潮流。”负责本次配送服务的湖北金辉时空大数据负责人周勇潮说。
无人机外卖配送是当下低空世界的一个缩影。空中观光游、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巡检……正构建出一个高速发展的低空世界。北京、深圳、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抢抓机遇,出台支持举措,竞逐万亿级产业新赛道。如何向“低空”突围?宜昌面临全新课题。
低空+旅游 引流与转化效率未达预期
起飞、悬停、拍摄、降落。“十一”假期,西陵区国贸大厦外的空地上,航拍爱好者小刘正操纵无人机俯瞰城市美景。
“在‘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宜昌,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在双脚无法到达的地方俯瞰,是一种与传统观光旅游截然不同的体验。”小刘说。
“刚刚过去的夏天是航拍无人机销售旺季,我们每周末会服务40到60组这样的航拍爱好者,指导他们实地试飞。”大疆宜昌国贸授权体验店店长孙健鑫介绍,这些爱好者往往以家庭为单位,使用需求以旅游航拍为主。
旅游体验新需求催生旅游项目“新升级”。近年来,宜昌多个景区推出低空旅游项目,以期吸引流量实现效益转化。
秭归县水田坝乡拥有宜昌唯一的滑翔伞运动基地。湖北三峡橙谷农旅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杜海林介绍,吒溪河流域水域开阔、环境优美,长江峡谷地带落差大,有充足的气流用于起飞和滑行,非常适合滑翔伞运动。政府因地制宜引进该项目是想在带动乡村旅游的同时,吸引人群、吸引产业、形成规模,实现农旅体一体化发展,最终服务乡村振兴。
“自滑翔伞运动进入水田坝以来,有许多高端玩家、俱乐部成员专程来体验。目前,基地一年接待飞伞体验600人左右,吸引游客2000至3000人,拉动了约80万元的旅游消费。”杜海林说。
然而,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项目,滑翔伞运动投入大、产出缓慢。基地负责人、宜锦天航空运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平说,2020年至今,公司在基地投入300余万元。“如果水田坝能实现农旅体一体化发展,有能力定期举办滑翔伞赛事,真正把滑翔伞名片打出去,我们可以再增加无人机垂直起落项目,继续丰富低空旅游形态。”陈海平说。
在宜昌城区,西坝不夜城曾尝试以热气球项目吸引年轻游客。
去年6月至12月期间,每天晚上6点至9点,游客可在西坝不夜城大草坪上乘坐热气球到达约50米的高空,将夜间美景尽收眼底。
为避免遮挡碰撞,园区内只配有一个热气球,一次可容纳5名游客,亲子票的价格为228元。宜昌交旅集团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企划宣传主办王雪琦说:“在游客积极性最高的夏季,热气球项目单月最高收入有3.2万多元。”
虽然热气球项目在夏季实现了引流目标,但随着天气转冷,西坝岛上的风力越来越强,起飞难度越来越大,游客的参与率也越来越低,再加上人工费和燃气费的负担,西坝不夜城最终选择暂停了热气球低空飞行项目。
“低空旅游项目对西坝不夜城来说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目前,我们正在尝试航模飞行运动,希望能在西坝激起新的热潮。”王雪琦说。
低空+农业 成本与技术门槛未完全打破
时下,正是橙子丰收的季节。在秭归县,多架无人机往返于果园与公路间,忙碌地运输着鲜橙。郭家坝镇擂鼓台村党总支书记谭明红说:“无人机速度快、效率高,非常适合运橙子。”
擂鼓台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过去运输鲜橙以人力肩挑背扛为主。2019年,随着农用无人机的推广,大家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运输鲜橙。“无人机不受地形限制,单次运输承载量可以达到100斤,10分钟就能飞1500米,这是人力达不到的效率。”谭明红说。
农用无人机是低空经济赋能农业发展最具象的代表,几年间已深入农民们的日常劳作,高效的飞防功能是其在农业领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枝江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曾泉介绍,由于劳动力缺乏,目前,枝江在粮食作物领域大多使用无人机进行播种、施肥、农药喷洒等工作。合作社、农户自行购买农用无人机或向相关服务公司购买飞防服务,都非常普遍。
但在现实使用中,因成本高、技术难度大,购买无人机或飞防服务并不划算。谭明红算了一笔账,购买一台无人机5万元左右,满负荷运转一天可运输鲜橙2.5万斤。按照今年亩产3吨计算,每4亩地就需要一台无人机,而擂鼓台村的鲜橙种植面积为9000亩。此外,农用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大约2年,还需投入日常充电及维护费用。如果以购买飞防服务的方式运输鲜橙,一斤鲜橙需花费0.2元,按亩产3吨计算,每亩成本1200元。而依靠人力,运输一斤鲜橙只需0.18元,每亩成本1080元。
当阳市恒昌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兵介绍,合作社经营范围以粮油种植、加工、销售为主,原本也配有农用无人机进行播种、农药喷洒、施肥等作业。但由于缺少技术人员,飞防作业中需要聘请专业飞手,除去购买每台无人机需花费5万元费用外,每亩地还要花费七八元服务费,合作社最终选择卖掉无人机,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飞防作业。
在服务供应方,情况却并不相同。
成立于2019年的秭归县鸿来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服务于秭归全域鲜橙运输,公司还提供无人机播种、农药喷洒及无人机销售、维修、技术培训等服务。公司负责人刘辉德介绍,公司现有无人机300多台,培训飞手800多人,其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刘辉德对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预计3年后公司可收回成本实现盈利。”
当阳晶穗水稻专业合作社从2017年就开始推广使用农用无人机,如今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可以对外提供飞防服务。合作社负责人侯贵说,现在购买农用无人机有农技补贴,价格根据品牌、机型等不同,最高可享受每台30%的补贴,成本在两三万元。晶穗水稻专业合作社有专业飞手70人,配有60升植保无人机37台。尽管看上去设备购置及人工成本较高,但合作社为当阳市52万亩水稻提供一季飞防服务即可收回全部成本。去年全年,合作社仅依靠飞防服务就实现毛利润近400万元。
“低空+”经济 在场景运用中寻找突破
“目前我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应急救援、巡检执法、农林生产等应急类、行业类方面。与先行地区相比,宜昌在低空物流、低空交通、低空旅游等更丰富的消费级、产业级应用场景还比较缺乏。”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牵头部门、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向介民说。同时,在低空经济兴起初期,各领域自行发展探索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
根据宜昌低空经济课题组对全市农用无人机运用情况的调研报告,2022年至2023年,我市植保无人机增加312架,达777架,增幅67.1%。快速发展下,其安全风险同步上升。
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12月以来,某县27起农用无人机安全事故中,有25起属违规飞行破坏电力线路,一村民违规飞行导致乡里停电2小时,电力设施修复达20小时。此外,飞行技术参差不齐、法律保障不健全、综合管护不全面等,都制约着“低空+农业”的发展。
“无人机运用是农业发展大势,唯有‘管得住’,才能‘飞得好’。”宜昌低空经济课题组建议,要在政策法规制定、研发设计生产、优化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管理等方面发力,在安全监管和行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以安全促发展,这才是农用无人机发展的破局所在。
而在使用者眼中,降本增效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谭明红认为,只有村里组建自己的采果队,有足够的无人机、成熟的技术人员,形成喷洒、采摘、运输、销售全链条的服务模式,才能从源头扫清发展障碍。
“我们的调研显示,宜昌作为久负盛名的旅游城市,其文旅产品面临着单一化、固态化以及内容快速消耗的挑战,这不仅削弱了外地游客重游的兴趣,也难以满足本地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宜昌低空经济课题组负责人杨蕾说,因此,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
具有高产品附加值的低空旅游项目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人群,需要项目开发者提升景区品质,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消费期待。同时,“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陈海平说,低空旅游项目投入成本巨大,更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提供强力保障,才能培养出新的消费习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7月,省发改委出台《湖北省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了湖北低空经济发展行动的总体要求,至2027年,全省低空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产业能级大幅跃升,应用场景加快拓展,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低空经济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向低空寻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阻挡。向介民说,宜昌也正在谋划出台市级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低空+城市服务”“低空+农林生产”“低空+时尚文旅”“低空+应急救援”“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城市交通”等场景,都等待宜昌开发利用。
“空域资源作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宜昌对其开发利用尚显不足。”杨蕾建议,“要注重本土化策略与实战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构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才能有效挖掘市场潜力,乘势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