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记者 高秉喜 通讯员 兴组研 彭红霞
“找到组织就回了家,心里踏实啦!”日前,兴山在宜昌流动党员党支部会议室里,第139位“回家”的流动党员袁忠心激动地说。
近年来,兴山县着力打造流动党员“温暖家”,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常态化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志愿服务,推动反哺家乡、创新发展,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有家更有为”。
织密乡情网,攥紧流动党员“风筝线”
“对在外打拼的人来说,最渴望家的温暖,流动党员也一样。兴山籍在宜昌流动党员很多,建立党组织就是给他们稳心定神。”兴山县在宜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高龙说。
高龙是兴山县水月寺镇道路坪人,退伍后一直在宜昌创业。2020年9月,他结识了同为兴山籍在宜党员别发军、邹爱民等人,达成了建立“兴山在宜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强烈共识,并得到兴山县委支持。2021年3月,兴山县委组织部积极统筹,兴山在宜流动党员党支部正式建立。兴山县委书记曹宏伟等领导也多次带队实地调研指导,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质效进一步提高,让兴山在宜流动党员有了温馨的“家”。
近年来,兴山县在宜昌流动党员党支部将流动党员管理的“风筝线”紧紧攥在手中,每年召开党员会议20余次,组织党员学习30余次,提供创业指导10余次,让流动党员联系更紧了,党组织战斗力更强了。
搭建新平台,绘就振兴乡村“富民图”
“今年脐橙品质很好,深受消费者青睐,每天能发走300箱左右。”聂志淼欣喜地向记者介绍。
聂志淼是兴山县古夫镇深渡河村在宜创业党员。2021年,兴山县委大力招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之际,经兴山在宜流动党员党支部牵线搭桥,聂志淼毅然回到兴山,成立银岭农业公司。她依托电商平台,打开了兴山土特产线上销售渠道,带领村民累计销售脐橙20余万斤,土鸡蛋、腊肉等农产品数万斤。
2023年,兴山在宜流动党员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兴山创客服务中心。中心发挥纽带作用,先后联络兴山籍在宜企业50余家,抱团取暖,协同发展,推介业务产值500余万元,引进屈永隆、邹远堂等一大批在外人才回兴创业,推动兴山县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31.3%,村村过10万元,举荐110名致富能手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绘就振兴乡村“富民图”。
深耕助农田,共育稳产促销“丰收景”
榛子乡返乡创业党员邹远堂想发展樱桃李,因担心水土不服踌躇不前。兴山县在宜流动党员党支部创业服务中心找到秭归樱桃李农业公司,联合农科院技术专家实地考察,确认榛子乡适合种植樱桃李,帮助邹远堂打消顾虑,取得了成功。随后,邹远堂带动当地57个种植户,发展樱桃李300多亩,挂果30000多斤,协助销售1000多斤。
2023年底,兴山县在宜流动党员党支部副书记别发军得知古夫镇咸水村5万斤生姜滞销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依托给宜昌餐饮行业提供软件服务的资源优势,迅速联系宜昌旅游饭店协会,仅用3天时间就帮助村民卖出生姜1.7万斤,让家乡父老深切感受到了流动党员的桑梓情深。
点燃志愿火,映照同心互助“人间暖”
“屈哥快过来,有人晕倒啦。”一名女子在宜昌东站因低血糖发作,浑身无力,昭君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张留杰眼疾手快将她扶起,并呼喊队友屈永隆一起背到休息室。喂服糖水后,女子渐渐好转。
这只是昭君志愿服务队服务社会的一个小镜头。2021年,昭君志愿服务队由兴山在宜流动党员党支部牵头成立,目前已汇聚党员和市民志愿者186人,其中不乏父子兵、夫妻岗、祖孙组,他们定期为困难儿童送温暖,为环卫工人送清凉,为特殊学校儿童送爱心,为长江大保护贡献力量。
4年来,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136次,累计服务20000多人次,帮扶困难群众1800余人次,妥善处置危急事项18起。在宜昌,昭君志愿服务队“红马甲”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赢得市民交口称赞。
“兴山在宜流动党员党支部,既是流动党员的家,也是集聚党员力量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把它建好、管好、用好,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高龙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