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2版:要闻

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取得湖北近40年锰矿找矿重大突破——

宜昌两处重要矿床“浮出水面”

“我们历时8年,累计钻探近万米,在长阳胡家湾查明锰矿资源量1075.3万吨,属中大型锰矿床,全省锰矿保有资源量增加近50%。”10月11日,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资环中心主任刘海兴致勃勃地说。

在本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由湖北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出资,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不仅发现了长阳胡家湾锰矿矿床,还在兴山蔡家山查明111.2万吨萤石矿,比此前全省萤石矿保有资源量增加了近90%,改变了鄂西地区无大型萤石矿的认识。

探明超千万吨锰矿资源

“在长阳龙舟坪镇和高家堰镇交界的一片群山间,原本有一个古城锰矿床。我们在研究古城锰矿地质资料时,结合前期开展的大量的科研工作,发现古城锰矿床西部矿层急剧变薄是受到同沉积断层的控制。”刘海说,“基于这个地质认识,项目组认为,在古城锰矿的西边受断层控制有一个无矿隆起带,无矿隆起带的西边应还有一个含锰的沉积盆地。”

为此,刘海和项目组的7位技术人员大胆尝试,创造性提出“沉积泛盆+深度大断裂”控矿模式,在位于跑马坪的深山里打孔钻进264.6米,发现了厚达3.35米的锰矿层。随后8年来,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完成地质测量29.32平方公里,实施29个钻孔,钻探近万米,发现了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的胡家湾锰矿床。

刘海说:“此前,湖北省累计查明锰矿1990多万吨,本次探明的锰矿资源量超千万吨、经济价值逾50亿元,不仅大幅提升了全省锰矿资源保有量,而且将延长湖北省锰矿资源供应20年,实现全省近40年来锰矿找矿重大突破。”

改变鄂西无大型萤石矿格局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在兴山县蔡家山探获了一个大型萤石矿床,改变了鄂西地区无大型萤石矿的格局,是湖北省近年来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

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资环中心项目负责人漆双林说:“一段时间来,兴山县蔡家山一带的群众向项目组人员反映,在蔡家山有一种五颜六色的晶体石头。项目组实地踏勘发现,群众反映的晶体石头为萤石矿,且地表出露的矿点比较多,有找矿潜力。”

漆双林介绍,根据矿点的分布位置,项目组划定了探矿范围,在矿区发现了8条萤石矿脉,其中Ⅰ号矿脉规模最大,矿体长度约1500米,最大斜深约230米,矿体整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局部则以网脉状萤石杂乱分布。

经估算,蔡家山矿区Ⅰ号矿体提交的萤石矿推断矿物量(CaF2)为111.2万吨,平均品位(CaF2)高达33.53%,属大型萤石矿床。

产业化步伐正稳步推进

目前,长阳胡家湾锰矿床以探矿权出让的形式于9月18日在湖北省公共资源产权交易网完成交易,成交价1.12亿元,已迈开产业化第一步。兴山蔡家山萤石矿探矿权于7月22日正式出让,由湖北兴益矿业有限公司取得,成交价格为2.03亿元。

萤石矿、锰矿被世界多国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其稳定供给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教授彭三国说:“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创新性提出锰矿‘沉积泛盆+深大断裂’等控矿理论认识并成功实践,实现湖北锰矿、萤石矿找矿重大突破,分别探获锰矿资源量1075.3万吨、萤石矿资源量111.2万吨。该成果由湖北省地质勘查基金出资1830万元获得,两探矿权最近成功公开出让3.15亿元,投入产出比高达1:17,充分凸显了地勘基金的引领作用。两处大中型矿床的发现将进一步提升湖北省氟化工、电解锰产业链资源保障力度,并赋能鄂西山区乡村振兴,实现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峡日报记者 龚昌俊 王飞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10-15 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取得湖北近40年锰矿找矿重大突破—— 1 1 三峡日报 c299178.html 1 宜昌两处重要矿床“浮出水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