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记者揭兴伟、通讯员侯永)10月15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随着当阳、枝江等地的晚稻收割完毕,今年全市秋收工作圆满结束。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484.66万亩,预计总产量达154万吨,连续多年稳定在150万吨以上。
近年来,我市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入融合,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多措并举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建好良田,抓实粮食生产“命根子”。通过预算安排、整合涉农资金、申请地方政府债券、引导社会投入等途径,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5万亩。今年将新建28.8万亩,改造提升21.5万亩。
培育良种,做强粮食生产“农业芯”。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连续13年推行“看禾选种”,选育出水稻巨2优60、玉米宜单629等新品种170余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7%。
推广良法,用好粮食生产“助推器”。在适宜地区集成推广绿色高效“吨粮”模式,推广“稻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举办各类农业科技示范样板140多个,辐射面积超300万亩。
运用良机,按下粮食生产“快进键”。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现有规模较大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17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96家,累计安装北斗终端2787台/套,田间轨道运输机2560台。
创新良制,稳定粮食生产“基本盘”。构建“政、产、学、研、推”一体化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机制,诞生粮油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近1300个,服务农户超20万户。探索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油菜主产县市区实施油菜政策性保险,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