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8版:专刊

宜昌以高质量市场监管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湖北省专利技术转化对接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宜荆荆恩片区)活动上,5家企业用知识产权“贷”来1.5亿元。

常态化召开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工作协调会

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电梯专项检查

多部门联合开展长江禁渔双随机抽查

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联合组成的成品油“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组,对随机抽取的10家企业进行检查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宣传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如何真正做到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以高质量市场监管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是宜昌市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对经营主体做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全面推行“一业一查”综合监管,截至8月,2024年全市市、县两级检查经营主体次数及户数分别下降15.54%、25.24%;全面推行“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监管,对信用好的经营主体抽查比例下降16%,对信用差的经营主体抽查比例提高31%。

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帮助经营主体将“知产”变“资产”:在全省同等市州率先发布知识产权服务事项“三张清单”,涵盖公共服务、集聚区服务、运营平台服务等85项服务事项;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67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落地生效,不断为经营主体厚植成长“沃土”。

全面推行“一业一查”

检查次数少了 监管效率高了

“现在几个执法部门联合检查,现场宣讲政策法规、告知合规经营条件、进行问题整改指导,检查次数少了,效率反而高了。”近日,在接受成品油监督检查后,中石化夜明珠加油站负责人李渊说道。

如何切实解决重复监管、多头检查等问题,真正实现“无事不扰”?

市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聚力打造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升级版”,全面推行“一业一查”综合监管,将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事项进行整合,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开展一次联合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制定出台《宜昌市“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方案》《全市“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梳理《宜昌市“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024版)》,抽查事项达146项,涉及行业107个,参与市直部门31个,实现了部门全覆盖。

截至2024年8月,全市市、县两级发起“一业一查”联合抽查任务1433个,占比98.56%,比去年提高18.93%;检查经营主体7776户,检查次数及户数分别下降15.54%、25.24%。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行“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监管,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监管有机融合,督促并指导各部门在发起抽查任务时,充分应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信用状况较好、风险较低的经营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经营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结合常态化、全覆盖,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今年以来,全市发起应用信用分类任务1240个,占比85.3%,比去年增长46%;对信用好的经营主体抽查比例下降16%,对信用差的经营主体抽查比例提高31%;检查发现问题1992条,问题发现率上升31.6%,提升了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出台了《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引(试行)》,针对经营主体可能存在的违法失信风险,在监管的同时提出经营合规建议,帮助经营主体有效识别、防范、管控信用违规风险,引导经营主体知信、守信、用信、增信,提升经营主体信用合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重点领域信用监管

963333让电梯救援时间缩短一半

“我困在电梯里了,电梯编号是E08796。”“您别慌,我们已收到您电梯的故障信息,应急救援已启动,救援队伍将很快到达……”10月10日18时许,市民罗先生因电梯故障,拨打了电梯轿厢张贴的应急救援电话963333。

湖北省963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宜昌中心接警人员接到电话后,迅速完成定位并通知维保单位前往救援。11分钟后,罗先生被成功救出。

这是我市进一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监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电梯数量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在用电梯26536台(垂直升降电梯24440台、自动扶梯1362台、自动人行道57台、其他类型电梯677台)。若没有完善的电梯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一旦发生电梯公共安全问题,应急救援的及时性、科学性难以保障。

为解决这一问题,2023年12月,湖北省963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宜昌中心上线运营,该平台以“963333”电话专线为纽带,以应急救援标识牌一梯一号的数字为识别码,发挥统一指挥调度功能,建立起由签约维保单位一级响应为主、公共服务救援二级响应为辅、消防救援三级响应为保障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覆盖宜昌、荆州、恩施、十堰、神农架5个地区约8万台电梯,有效提升了电梯安全事故处置能力和维保质效。

为进一步建立电梯等特种设备专业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机制,市市场监管局还探索开展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维保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管理试点工作。

为此,该局出台《宜昌市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维保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提高对维保单位维保质量的监督检查频次,实施电梯安全分级分类管理,持续推进电梯智慧监管,实现电梯无纸化维保、事故预警报警、即时处置在线闭环管理。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负责人吴迪说:“开展信用监管,让我们守信者得实惠,公司可靠的形象立起来了,能更方便地在本地开展各类电梯业务,同时也让整个电梯行业更加良性健康发展。”

截至9月底,湖北963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宜昌中心共累计接听电话2100多通(故障困人、咨询、投诉)、呼出电话1500多通,调度救援432起,成功解救被困人员778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1分49秒,现场实施救援平均用时8分36秒,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多时间。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

高价值发明专利全省排名第二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连接创造与运用的桥梁。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今年以来,宜昌在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积极培育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市场体系。

——提升服务质效,激发创新活力:

8月,宜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获批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武汉代办处宜昌工作站,已为市内103家创新主体提供专利优先审查、质押和许可合同备案、费用减免备案等业务的咨询指导和预审服务;

在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新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窗口,为市民提供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在全省同等市州率先发布知识产权服务事项“三张清单”,涵盖公共服务、集聚区服务、运营平台服务等85项服务事项。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创造热情:

制定印发《宜昌市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宜昌市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项目的评定、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落实知识产权人才奖励政策,推动全市知识产权人才数量和质量提升,新增专利代理资格师11人,较2022年新增10人。

——积极探索创新,激发创造潜能:

探索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实践,着力激发数据处理者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数据创新和流通利用。宜昌恒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宜昌市成品油综合监管云平台数据”获颁全市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措施得力,成绩斐然。2024年1至8月,全市专利授权量603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15件,全省排名第二,同比增长9.42%,占授权总量的18.46%;企业专利授权5122件(其中发明专利692件,同比增长17.49%),占授权总量的84.82%。截至8月底,有效发明专利796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0.33件,全省排名第二。高价值发明专利2442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23件,全省排名第二。PCT专利申请30件,全省排名第三。

同时,宜昌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持续发力: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中院制定《宜昌市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联合保护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共同建设首批16家市级工作站,集成提供知识产权咨询、宣传培训、专利信息检索、立案咨询、诉讼指引和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该局还联合市司法局印发《宜昌市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体系,全力推进市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试点建设。

此外,还积极推动宜荆荆恩四地知识产权局、法院、检察院共同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合作,并联合山西三个城市的知识产权部门签署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推动知识产权运用

质押融资金额67亿居全省前列

融资难、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如何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在宜昌,市场监管部门搭台,让银行与企业有效对接,把“知产”变成“资产”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1月10日,在湖北省专利技术转化对接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宜荆荆恩片区)活动上,创全电气有限公司、三峡泵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与5家商业银行、融资平台签约,用知识产权“贷”来1.5亿元;

7月30日,以“加快专利转化,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宜昌市专利转化供需对接活动举行,省内高校专家、企业代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表等百余人参会。活动共对接企业70余家,收集技术需求110条,推动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与宜昌市多家企业成功签署专利技术转化合作协议,其中涉及化工、生物制药、生态农业等关键产业领域;

9月19日,以“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在宜昌举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等70余人参与活动。

一场场对接活动犹如及时雨,为企业注入了新动能。7月29日,宜都农商行与宜都华迅智能输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协议后,该公司董事长李先华说道:“这笔资金补充了我们的流动资金和创新资金,对企业创新发展将起到很大作用。”据了解,此次该公司质押的专利共有5项,金额1000万元。

除积极搭建平台外,市场监管部门还对全市4.2万余件存量专利进行全面摸排,开发运用专利价值评估系统,从技术、法律、市场、战略、经济5大维度剖析评估专利价值,为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专利质押融资、专利市场化交易等重点业务场景提供参考。目前,已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逐一进行评估,形成专利评估报告1766份,助力企业“知产”变“资产”。

据了解,近年来,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67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军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分发挥监管职能,积极构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新型监管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宜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三峡日报通讯员 田力 胡舒

本版图片均由市市场监管局提供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10-16 1 1 三峡日报 c299319.html 1 宜昌以高质量市场监管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