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1版:头版

“两山”绘新景 五峰披锦绣

——五峰“两山”转化新路越走越宽

又是一年秋高时,沿351国道穿梭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宜来高速沿线机械轰鸣、焊花飞舞,工人们正为决战四季度目标任务而挥汗如雨。

车窗另一侧,鎏金遍野,寓示着丰收的喜悦。在壶瓶山与黄粮坪村代料天麻生态种植基地内,农民们喜笑颜开,正将一个个饱满的天麻破土采收。据五峰人大常委会主任文牧介绍,五峰全县种植天麻6200余亩,帮助农民年均增收超10亿元。

入夏至今,柴埠溪大峡谷旅游持续火爆,独岭云顶酒店一房难求,全县200余家民宿“人留量”再创新高,前来青岗岭茶园、武陵山(湖北)野生动植物标本馆等地开展研学的学生络绎不绝。五峰文旅局局长朱玲俐介绍,今年以来,五峰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7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4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上只是五峰“两山”实践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五峰牢树“生态立县”,守护“绿水青山”,从全县化工企业归零到“飞地”建立工业园,从过去粗放式经济增长到如今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五峰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着力点,阔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据宜昌市生态环境局五峰分局局长佘克坤介绍,近年来,五峰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上共投入近20亿元,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定量评估,五峰生态价值超5000亿元。

如何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思想破冰是关键。2021年7月,一场以“身在大山 心向沿海”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在五峰全县上下展开,提出要全面对标浙江、对接武汉、融入宜昌,以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为目标定位,放大“土、凉、茶、氧、健、康”六大特色优势,将五峰打造成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人城相融、游人如织”的世外桃源。

“林药蜂”、茶文旅、清洁能源、碳汇转化、民宿经济……近年来,五峰“两山”价值转化路径不断拓宽,地区生产总值也随之稳步增长。2021年,五峰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关口,其中,22万亩茶园综合年产值突破50亿元,36万亩中药材综合产值超10亿元,10万群中蜂年产值超1亿元。五峰还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茶旅之乡”等荣誉。

身在大山闯新路,心向沿海再出发。过去的五峰,“穷在财政、弱在工业、根子在区位交通”,如今,宜张高速,351、241国道,242省道的贯通已让五峰形成“省际大动脉、区域大通道、乡镇大循环、村组大畅通”的交通格局,未来随着宜来、呼北高速的通车与沿江、呼南高铁的过境,五峰将彻底融入“宜昌半小时经济圈”“武陵山一小时旅游圈”“武汉两小时都市圈”,瞄准鄂西南交通枢纽目标定位,全力促进强产兴城聚人,从“武陵边缘”一跃为“武陵前沿”,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三峡日报记者 宋钰杰 通讯员 王登府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10-18 ——五峰“两山”转化新路越走越宽 1 1 三峡日报 c299435.html 1 “两山”绘新景 五峰披锦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