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4版:长阳

长阳四十载 风华正茂时

——写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

10月18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文艺演出在长阳土家源广场举行。三峡日报记者 付蓓蓓 摄

文艺表演现场。三峡日报记者 付蓓蓓 摄

身着土家民族服装的群众演员。 三峡日报记者 付蓓蓓 摄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

40年砥砺奋进,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接续奋斗,追梦逐梦,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从落后到赶超的历史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0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46倍,绿水青山“金饭碗”被牢牢端在手上。

40年风雨同舟,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8万长阳儿女不断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正以奋进昂扬的姿态谱写新的华章。

城乡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40年,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

潘家塘,是位于津洋口集镇边缘的一个城郊村,长满绿藻、散发恶臭的死水塘,曾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

2008年底,随着龙津星城项目落地,困扰多年的臭水塘治理问题迎刃而解,一座功能齐全、占地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大型生活小区、土家风情商业街、清江综合批发市场鳞次栉比。如今,潘家塘这个小地名,已经鲜有人提起。龙津星城、长阳新城、板桥铺社区……一个个新地名的诞生,拉伸着县城的骨架,见证着长阳的“城”长。

40年来,长阳县城建成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3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0.49平方公里,增长10倍,城镇人口增长到11.98万人,城镇化率提高37.54%。

聚拢的是人间烟火,也是幸福生活。

“小区变漂亮了,住着更舒心!”自从小区加装电梯后,家住水电局宿舍小区的陈婆婆再也不用气喘吁吁地爬楼了。

近年来,长阳全力推进“增八位”三年行动(增岗位、增车位、增学位、增床位、增厕位、增摊位、增房位、增梯位),县城品质不断提升,最美土家旅居县城呼之欲出。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6253公里通车里程,让山不在高、路不再远。

2003年,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在长阳同步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相继完工通车。至此,长阳到宜昌的通行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小时。2021年,宜长快速路建成通车,长阳正式迈入宜昌半小时经济圈,与宜万铁路、翻坝高速、沪渝高速、318国道、323省道形成“中”字形立体路网布局。如今,沿江高铁、呼南高铁交会设站,长阳奔赴高铁时代,正加速融入全国发展大格局。

产业提速擎起发展脊梁

40年来,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3倍,工业总产值增长近100倍……翻越贫困大山,蹚过改革深水,鲜艳的旗帜是前行路上最坚定的方向。

40年耕耘不辍。长阳先后被授予全国高山蔬菜之乡、中国药用木瓜之乡、中国魔芋之乡、中国栀子花之乡等称号,高山蔬菜、道地药材、茶叶、柑橘水果等特色农业资源达到100万亩。2020年,全县39个国家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36269户97197人全部脱贫,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

40年工业腾飞。工业发展从“短小散”到“集约型”,企业培育从“增总量”到“提质效”,见证了长阳阔步迈向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以长阳经济开发区为主轴,白氏坪绿色产业园、津洋口创新产业园、磨市民族工业园三大工业园区聚链成势。专注细分领域,1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成长,工业产值平均增速达13.6%。和远气体、一致魔芋、康农种业3家企业先后上市,成为激活县域经济的强大引擎。

伴随着工业马达活力迸发,有着“无烟工业”之称的旅游产业厚积薄发,成为产业版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12年,清江画廊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2013年长阳旅游总收入同比增幅达76.7%。

清江画廊景区,“下里巴人寻根之旅、梦幻土家文化之旅、生态运动休闲之旅”三大特色旅游产品成为文体旅融合新典范。清江方山景区,“万人年猪宴”成为全省冬季休闲游的亮丽名片。山水“高颜值”正转化为文旅“高价值”,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A级景区7家,清舍于2021年11月被评选为全国甲级民宿。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2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7亿元,分别是1995年的61倍、390倍。

群众笑脸映出幸福底色

对长阳人来说,幸福,是越来越好的生活品质——

时至今日,榔坪镇文家坪村村民李汉民还记得40年前的艰苦岁月——上顿下顿红薯包谷饭,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如今,依托高山蔬菜产业,文家坪村一跃成为亿元村,家家户户盖起了洋房,开起了轿车。数字最有说服力——198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35元,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提升到了15874元,增长了46倍。

对长阳人来说,幸福,是越学越优的教育资源——

今年9月,位于长阳教育园区的津洋口初级中学迎来开学季。宽敞明亮的教室、完善的教学设备、充足的运动场地……这座群山环绕下的美丽校园,让从教近40年的李书明老师感慨万分:“现在的教学条件,完全不输大城市。”

40年来,教育系统新建公办幼儿园15所、义务教育学校8所、高职中2所,总面积25万平方米。这是40年来教育之变的缩影,从基础薄弱到设施完善,从师资短缺到人才济济,教学质量日益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对长阳人来说,幸福,是越织越密的健康保障网络——

医疗卫生机构由1984年的82家增至248家;编制床位由722张增至2607张。得益于医疗资源不断“下沉”,资丘镇61岁的田昌春如今再也不用承受进城就医的奔波之苦,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完成每周两次的透析治疗。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全县人均寿命从1982年的65.72岁跃升至2023年的79.06岁。

对长阳人来说,幸福,是越护越美的碧水蓝天——

得益于2016年以来全面取缔养殖网箱的“清江保卫战”,磨市镇柳津滩村村民陈静璧又找回了童年记忆里的清江。于是,她将老宅变成了民宿,想把家乡的碧水青山分享给更多的人。短短一年时间,这里就成了游客趋之若鹜的热门目的地。

四十不惑,风华正茂;四十而已,乘风破浪。

站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的新起点,县委、县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融入大局大势,坚定不移当好改革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加快建设清江流域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县,为宜昌“走在前、做示范”贡献力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长阳答卷。

三峡日报通讯员 覃丹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10-19 ——写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 1 1 三峡日报 c299548.html 1 长阳四十载 风华正茂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