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之地,一江碧水,山水人城总相宜。
“水”与“税”同韵,“税”护“水”倾心。“山水之韵”离不开“绿税之护”。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殷殷嘱托,宜昌税务部门深入推进“税护长江”工程,全力服务三峡(坝区)统筹安全与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中创新作为,不断扮靓颜值、增添内涵。
从破“化工围江”难题、助企业绿色转型的“绿色政策篇”,到全国首创“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税收指数”,成为评价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水平的“绿色指数篇”,“税护长江”工程正发挥和拓展提升税收职能作用,以“绿色税制”守护江河安澜,用“绿色担当”为宜昌高质量发展与“和谐美丽”共生共赢注入强劲动能。
用好“绿色税制” 筑牢流域安全屏障
清晨时分,“三峡氢舟1”缓缓驶离码头,这万里长江第一艘氢能源船舶像往常一样,在三峡库区间开展交通、应急等工作。在下游30公里的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由兴发集团完全控股的湖北兴瑞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年产33.5万吨氯碱装置正连续产出氢气。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在视察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时,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立下规矩: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今走进园区,看不到烟囱林立、管道纵横,更没有气味刺鼻、污水横流,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放眼望去,一江碧水绿两岸,近旁约1公里长的沿江景观带,已融入产业园内,宛如公园。
经济利益让路长江大保护。过去6年,兴发集团全面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封堵产业园全部直排口,果断关闭搬迁了临江价值13.58亿元的32套生产装置,又投资10.7亿元进行环保装置的提档升级,实现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的美丽蜕变。
“关闭搬迁生产线投入巨大,但好在并未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根基,反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其中,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普惠性税收政策帮了大忙。”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兴发集团党委副书记李少平表示,税费负担的“减法”,换来企业转型的“加法”。
据了解,税务部门高效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优惠政策,帮助兴发集团及关联公司享受各项税收优惠19.78亿元。在国家鼓励绿色转型发展政策的支持下,产业园迅速切入新材料发展赛道,近年来在技术改造提升上累计投入超60亿元资金,“四废”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兴瑞硅材料就是其中的典型,在环保税政策激励下,公司上线省内第一家干式超净脱硫除尘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均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公司缴纳环保税从228万元下降到13万元,税收在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持续彰显。
充分发挥税费政策效应的同时,宜昌税务部门在不断优化服务举措上持续发力。前不久,在宜昌海汇港码头,一条总长31公里、重约4000吨的海缆正式装船交付,将应用于华能玉环2号海上风电项目。据了解,这是宜昌起帆电缆有限公司今年第二批发运的海缆,预计年底还有100公里长海缆将装船出海。
海缆是电缆行业的“皇冠之珠”,生产标准高、门槛高、风险高,资金保障是重中之重。宜昌税务部门在降低企业办税成本上下功夫,通过优化服务,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在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上,推出“快办畅享”机制,通过“主动甄别——服务前置——优化流程——效益评估”四步工作法,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提供问办协同,建立快速审核机制。
“在公司产品研发突破阶段,及时到账的6590万元退税款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宜昌起帆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素国介绍,公司近三年还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000余万元,这些钱都用在了技术更新和海缆生产线的扩建上。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对于长江大保护这张“考卷”,宜昌税务部门坚持用绿色税制撬动沿江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形成“清澈的产值”和“可持续的税收”。
坚持“绿色担当” 赋能科技向新而进
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在湖北,现有化工企业超过1000家,仅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区域,磷化工产业产值就超过3000亿元。面对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21年12月批准在宜昌市建设湖北三峡实验室,联合国内知名大学开展技术攻关,推进绿色化工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
走进实验室大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一排标语格外醒目。标语下方,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各种创新成果证书。
“三峡实验室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研发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主要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等微电子工业中,用于芯片制造的清洗和蚀刻。”湖北三峡实验室学术部副部长马会娟介绍,芯片制造有数百道工序,需要重复进行光刻、显影、蚀刻、薄膜等工艺,每一道工序结束后,都会用到大量的湿电子化学品。在过去,像超高纯电子级磷酸、电子级蚀刻液等关键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通过技术攻关,三峡实验室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便在国内首次掌握了蚀刻液产品的核心技术,研发成果在兴发集团实现了产业转化,磷酸纯度从“6个9”提升到“9个9”,能够大规模生产出媲美国外的超高纯度电子磷酸试剂。
为确保实验成果切实享受到税收政策红利,当地税务部门组建服务团队,提供全周期“管家式”服务,靠前解决各类涉税问题。通过设立“并肩办公日”,面对面、前移式涉税业务对接,帮助实验室准确享受技术转让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
马会娟介绍,三峡实验室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拥有与研究领域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2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4个,目前研发人员465人,博士37人,聘请了11位行业专家担任首席科学家。
为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税务部门把服务做在日常,制定《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十条措施》,梳理形成《人才引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及时解答实验室引进人才个人所得税、支付专家咨询费发票开具等业务,让专家团队腾出更多时间专心搞研发。
“我们的目标,是着力提升国内化工产品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实现高端化工产品国产替代。”在三峡实验室产品展台,马会娟指着一片黑色晶体介绍,三峡实验室正在开展前沿新材料黑磷的研发,仅一小瓶黑磷晶体,价值就超过40万元,过去化工产品按吨卖,现在是按克卖。
一切收获,源于耕耘。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从“长江大保护”到“发展高颜值”,长江胜景映衬时代之美,折射发展之兴,税务部门作为见证者、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一路破浪向前,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向新而进、向绿而行。
挖掘“绿色数据”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浩荡江水,奔涌向前,“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是鲜明的时代华章。
在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年初举行的“税护长江”工程暨税收服务三大都市圈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白渊介绍,“税护长江”工程从宜昌发源,发展到全省17个市州税务部门联动护江,目前已拓展到沪赣鄂渝川五省(市)税务局联动,澎湃出强大的税务动能,取得良好成效。
身处“立规之地”、服务“国之大者”、牢记“税之要事”,宜昌税务部门坚持用创新理论指导税务实践。
向绿而行、依绿转型,在服务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宜昌税务部门认识到,区域绿色发展的阶段性成效如何,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税务部门立足自身税收数据覆盖广、数据全的优势,在全国首创“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税费指数”,为地方政府推进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税收建议。
全国首创的指数,建立依据在哪里?宜昌市税务局四级高级主管朱国骏介绍,税务部门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数据局,借鉴“国家综合发展指数(CDI)”的统计测评方法,在全国首创“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税费指数(YTI)”,建立区域绿色发展定量评价机制,运用多维数据测评绿色发展数值,致力于建立“GDP”和“GEP”双向考核。
今年,经多方科学论证,该指数升级为生产、生态、生活、税收四个维度,选取15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形成新的“3+1”指标体系,可直观反映宜昌各地绿色发展程度,为地方政府当前乃至今后产业调整、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等提供重要参考。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综合得分平均值为80.99分,2022年为81.25分,2023年为81.49分。通过指数综合均值来看,“十四五”期间全市绿色发展趋势在逐年上升。
数据表明,全市高耗能制造业煤炭消耗在逐渐降低,2023年购进煤炭总金额同比下降18.64%,说明高耗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有所下降或者是能源结构有所优化,为产业绿色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数据反映,绿色出行方面,公共交通使用量、新能源车购买率等指标得分在逐年增长,其中新能源车购买量2021年0.57万辆、2022年1.28万辆、2023年超过1.5万辆,已约占当年所有新购车辆比重的23%,说明居民出行更加绿色环保;绿色消费方面,全市餐饮住宿行业的人均一次性物品消费量有所增长,跟旅游经济复苏、外卖平台的蓬勃发展有一定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宣传引导,鼓励人们减少一次性物品耗费。
数据测算,全市环保设备和材料投入在逐年增长,2023年投入达到14.39亿元,同比增长17%,反映企业环保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强,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农产品培育和生产方面,2023年单位农产品化肥农药消耗量同比下降14.34%,从侧面反映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度下降,对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不断降低。
数据同时表明,2023年全市支持绿色发展系列税费政策共减免优惠金额达到4.74亿元,同比增长18%,为产业绿色发展不断增添动力。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守庚表示,宜昌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重点地区之一,在当前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背景下,税务部门立足税收数据覆盖广、数据全的优势,较为科学全面地反映了地区绿色发展的综合情况。
宜昌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泽民表示,宜昌税务部门将持续擦新擦亮“税护长江”品牌,不断夯实长江宜昌流域综合治理“税务底图单元”,以精细有效的服务,持续筑牢长江大保护“税收生态屏障”,为宜昌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走在前、作示范不断展现税收新作为。
三峡日报通讯员 刁浩然 汪琳轲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