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记者 尤蔓 通讯员 许志强 蔡屹博
10月18日,记者来到当阳市两河镇,在群丰村鱼腥草智慧工厂,随着一声指令,水珠喷薄而出,滋养着刚刚出土的鱼腥草嫩芽。
而在广袤的原野,随处可见蒜农们采挖、打包红皮蒜苗并装车发运的繁忙场景。
70岁的庄光喜是群丰村五组人,祖辈都靠种田为生。两河镇,田少人多,一直以种棉花、小麦为主。村里三分之二的人常年在外务工。到庄光喜开始种田时,家里有6亩地,每年的收成仅够一家四口维持温饱。
1998年,庄光喜听同村经纪人石明成说鱼腥草在贵州有销路,迫切想改善窘境的他大胆试种了一亩鱼腥草,亩产5000斤,卖了4000元。于是,2010年庄光喜又流转了6亩田,逐年扩大鱼腥草种植面积。其他村民也纷纷发展鱼腥草。2013年,石明成牵头成立当阳市明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庄光喜成为第一批入社会员。
种植鱼腥草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6月,庄光喜等种植户遭遇了严重的鱼腥草白绢病害,他家有2亩鱼腥草几乎绝收,经济损失8000余元。镇农技站站长吴方华带队没日没夜在田里研究防治,终于控制住了病害蔓延。
2021年,庄光喜仅种植鱼腥草一项收入就达40万元。庄光喜潜心研究鱼腥草种植,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当地有名的鱼腥草“土专家”,亩产量也达到了1.2万斤。同村村民庄红星、郑成元在庄光喜的带动和指导下,也靠鱼腥草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2021年,两河镇成为全国第一个“鱼腥草之乡”,全镇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品远销北京、贵州、四川等20多个省区市。目前,该镇正在推进鱼腥草智慧种植和产品开发,致力打造鱼腥草全产业链条。
两河镇地处沮漳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适宜种植蔬菜。诞生于此的全省第一件农产品集体商标“长坂坡”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长坂坡”大蒜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湖北省名优蔬菜等称号。
早在1996年,两河镇就有村民尝试种植良种大蒜,精心管理后蒜薹提早一个月上市,获利颇丰。算下来1亩田收入相当于3亩棉花。看到能赚钱,农民纷纷种起大蒜。
2000年,秸秆覆盖技术促使大蒜提前播种、提前上市的试验取得了成功;2007年,两河镇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攻关,借助科研院所庞大的技术团队,解决了病虫害难题,研制并推广了大蒜播种机;2010年引进喷灌技术,科技力量让两河大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麦城村一组村民徐峰是靠种大蒜较早获益的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最初大蒜规模种植的时候,每到8月,所有劳动力都派上去,每人每天也只能播种一分地,效率低下。后来使用机械播种,效率上来了,可种出来的大蒜是弯头的,质量不好。
经农技部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整株栽种法”诞生了,效率一下子提升了5至10倍,极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同时在本地繁育选取良种,更新换代,实时跟进品质最好的蒜种。播种前冷水浸泡、冷库冷藏,打破休眠期,提早出苗。
“我们采取玉米和大蒜轮作,玉米收完了就种大蒜,去年我种了30亩大蒜,赚了12万元。”徐峰说。麦城村大蒜种植面积2400亩地,亩产约7000斤。
一亩产值过万,已成为两河镇蒜农的普遍收益。全镇大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万亩增至4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大蒜种植基地。
2023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当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两河镇成功入选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是宜昌唯一入选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