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记者 孙玉敏 通讯员 张家桢 李国浩
创新防治模式,提升急救能力,社区卫生服务圈全面覆盖……近年来,伍家岗区聚焦慢病管理等重点民生领域,探索构建防在医先、医防并重的基层诊防一体模式,降低患者就医成本,为居民编织严密健康防护网,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未病慢病早防治早发现
“扫个码就能检查,好方便!”近日,伍家岗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松林路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借助智能体检技术,市民王女士仅用时20秒,就用手机查看了自己关于房性心率、室性心率、房颤等疾病的风险评估报告。“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科长曾宏萍笑着说,“在群众中普及疾病筛查,实现早发现早控制,才能掌握战胜疾病的主动权。”
依托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伍家岗区利用“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合的形式,通过上门服务、健康义诊、家门口体检等方式,广泛开展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对筛查出来的慢性病患者,我们全部建立电子家庭健康档案,分级分类进行后续健康管理。”伍家岗区卫生健康局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韩介绍。
截至目前,伍家岗区已开展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免费筛查12万余人次,宣传普及防治常识30余万人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数32万余份,管理慢性病患者数3万余人,有效提升了居民防控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救命神器”就在身边
6月底,一位患者在伍家岗区人民医院就诊时突发晕厥,生命体征微弱。危急时刻,医护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起抢救团队,果断采取心肺复苏、电除颤、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2024年,伍家岗区积极争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5G急救平安站”公益项目支持,持续推动辖区公共场所AED设备(体外除颤仪)投放和急救培训工作开展。在市卫健委支持下,目前伍家岗区13家社区医务室均已配备有AED设备,今年内将在全区范围安装AED设备60台。真正让“救命神器”能在关键地带、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让“猝不及防”变为可防可控。
当前,伍家岗区已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参加培训,所有医务工作者均能够熟练使用AED,且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同时,伍家岗区定期为社区、学校开展带教培训和急救知识培训,受培训人数多达3000余名,让全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家门口医务室守护居民健康
覃婆婆是张家坡社区的居民,多年来饱受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但因需使用轮椅出行,她前往医院十分不便。在社区医生签约后,签约医生定期上门,为其监测身体状况,覃婆婆的血压得到稳定控制。她激动地说:“家门口的医务室给我的老年生活带来了方便!”
“小病在社区,中病在中心,大病到医院。”伍家岗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周志表示,通过三级服务体系的打造和城区医联体的建设,既缓解了三甲医院排队、挂号、交费时间长等难题,也通过专家定期下沉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基层医疗机构报销门槛低、花费少,患者也能少跑路,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在社区医务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同时,伍家岗区将共同缔造理念融入公共卫生服务中,采取“点单式”服务引导社区群众参与医务室运行,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社区医务室——胡家冲社区医务室是全市首家精神科专家下沉社区医务室,张家坡社区医务室融合残疾人之家、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成为全市首家“紧密型社区医务室”。
当前,伍家岗区在城区率先建立“区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务室”的城市三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改变原来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一个街道辖区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在“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的前提下,该区标准化建设运行社区医务室13个,有针对性地开设中医康复、心理服务等特色诊疗服务。
通过同步提升防治能力,目前,全区重大慢性病早亡率同比下降近2%,常住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提升近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