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记者 付伟 通讯员 陈晓君 杨婷婷 吴丹
镇东江边有一巨石,色白,形同羊状,故得名“白羊”。后因紧临长江,江水滔滔一片汪洋,演变为“白洋”。
岁月不居,水激流深,白洋弄潮,奋力进取。
记者近日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园区办(白洋镇)采访发现,多个办公室墙上挂有地图,俨然成了这里的标配。五幅不同年份的白洋地图,最早的一幅印制于白洋工业园刚成立的2010年,另四幅为2021年至2024年每年一幅。
14年来五换图,图中可觅跃迁路。
由小到大,地图内容不断丰富
近接主城,地势较平,毗邻港口……2010年,白洋工业园成立,综合优势将白洋推上新舞台。
打开这年的白洋地图,工业园规划面积80.66平方公里,工业用地范围内企业和项目寥寥。
再看2024年的地图,白洋作为宜昌东部产业新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318平方公里,是2010年的近4倍。不同色块区分着四个片区:西北边是沙湾片区,白洋港、中储粮、安琪项目坐落于此,东北边是刚启动开发的舒家嘴片区,两者之间是白洋新城,向南则是田家河片区。其中田家河片区,标注着多个蓝色的“块块”。
“每个蓝块块就代表着一个落户的项目。”宜昌高新区白洋园区办主任、白洋镇党委书记谭本相说,宜化、邦普、和远气体、长青生物……上市公司、头部企业集聚,重大项目比邻而建。
弹指十四年,改变起于何时?
“在我的印象里,变化是从2018、2019年开始的。”李家湾村“90后”村民刘飞回忆。
2018年,整体托管白洋镇五年后,宜昌高新区“挥师白洋”,全力推进白洋园区开发建设。
就在这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首站到宜昌,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序地发展”。
白洋工业园,成为宜昌化工“关改搬转”后,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的重要战场。
2019年,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田家河片区建设农药原药及中间体产品项目。
项目选址的李家湾村,多丘陵岗地,村民靠4000多亩柑橘和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刚刚过万元。
刘飞家有七八亩柑橘园,但他毕业后即南下广东从事美发行业。
2019年,因项目建设征迁,他返乡办理征迁相关事宜。
他看到,在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中,一座座小丘变成平地,道路阔直,厂房拔地而起。
“感觉在家门口也能找到适合的工作。”会开大货车的刘飞,放下理发剪,手握方向盘,留在白洋跑起了货运,辗转各个工地之间。
“项目持续建设,村里像小刘这样返乡工作的年轻人有上百人。”李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吴巧林告诉记者。
2021年,长青生物一期、顺毅化工一期投产,成为田家河片区首批投产的重大项目。
去年12月底,总投资36亿元的宜化氨醇项目,在白洋园区投入试生产。
从种柑橘到生产精细化工产品,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就业,白洋之变,由地及人。
由点到面,项目增多不见“图斑”
端看2021至2023年的白洋地图,“速度”瞬时可感——
2021年图上,长青生物、顺毅化工之间大约三公里,基本是空白。
时隔一年,2022年图上出现了邦普和宜化。
再看2023年图,众多项目出现,由“点状”向“块状”发展。
2021年10月,宁德时代邦普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宜昌高新区,总投资约320亿元,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
“把握机遇和风口,依托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发挥本土磷矿资源和磷化工产业优势,招引宁德时代具有标志性和引爆性!”宜昌高新区招商局局长许科说。
机遇和风口是什么?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宜昌高新区在白洋园区依托邦普项目,推动磷化工产业向新能源电池材料赛道加速转换。
从签约到开工,仅用52天;从开工到邦普循环一期项目试产,仅用298天。
2022年起,宜化集团以传统煤、磷、盐化工等为基础,在白洋园区推进系列项目建设,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肥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产业转型。
其实,白洋并非唯项目、唯速度。
一家全国农药中间体行业前三的广东企业,2021年时有意落户田家河片区,计划投资50亿元,还承诺将此作为中部地区唯一布局。但是,白洋终予婉拒。
不久,该地块引来江苏丰山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湖北丰山新材料项目,利用田家河片区富余氯气,年产13万吨甲苯氯化、氟化全产业链高端精细化学品。
“滤掉了一个有一定环境风险的企业,换来了一个更契合产业链的企业,也使得白洋地图上难见‘图斑’。”白洋镇镇长魏希说。
顺应“时”与“势”,新赛道“提速”,地图频换间,有扬弃的定力,更有追新的魄力。
由企到链,产业链条步步延伸
“项目已彼此相连,很多还相互耦合,成为上下游关系。”指着 2023年地图, 白洋园区办副主任杨飞告诉记者。
这些“链条”是如何链接、延伸的?
宜昌高新区招商局从事招商产业研究的胡静晓博士说:“得益于聚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千方百计招大引强、招链引群。”
今年7月12日,武汉,多氟多新材料公司与宜昌市政府签约。这家全球领先的无机氟新材料研发生产企业,将与宜化集团携手,共同在白洋园区打造华中氟硅产业园项目,重点发展氟硅产业和电子化学品。
“氟硅酸是磷化工的副产物,是氟硅产业最廉价的资源。”宜化集团规划发展部部长朱显军告诉记者,在宜昌及周边,每年可副产25万吨氟硅酸。
“一吨氟硅酸只值几十块至几百元,华中氟硅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利用氟硅酸生产氟化氢,继而发展下游氟硅材料和电子化学品,每吨产品的价格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对于由传统磷化工延伸而来的氟化工新兴产业链,朱显军充满信心。
今年前三季度,宜昌高新区围绕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5个。
由产到城,新区新图加速绘制
8月4日傍晚,暑气尚未消散,一场热力十足的露天音乐会在白洋新城上演,丰富了园区年轻人的夜生活。
《宜昌东部产业新区(白洋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提出,“满足产业工人吃住游购娱多样化需求”、“围绕20万人的生活配套需求,集中布局区域级、分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布局功能设施,为发展“留量”,成效已经初显。
在呼北高速白洋入口,地标建筑青年公寓颇为显眼,815套房屋可供青年人拎包租住。
距离公寓不远处,白洋商业综合体项目已经投入使用。进驻的“零食很忙”等常常排起长队。五人制足球场上,不时掠过带球飞奔的身影。
投资2000万元、依托瓦渣河生态林打造的体育公园,让居民和产业工人在闲暇漫步中,沉浸式感受到工业园区的生态底色。
金东方教育品牌也赋能白洋小学,近2年转入学生132名。
白洋的面貌和气质,吸引了更多的回流、流入人员。
2021年2月,与丈夫带着孩子在杭州打拼逾五年的周秋菊,全家回到白洋镇太保场村的老家。很快,周秋菊进入园区企业国信聚智做化验员,丈夫李德鹏在顺毅化工已是中层,孩子就读于金东方白洋小学。
“现在两口子都在园区上班,月收入加起来一万六七,收入、条件都不比杭州差。”周秋菊说。
数据显示,户籍人口4万多的白洋,已连续四年人口净流入,达到6万多人。
“加快推动白洋园区开发建设,是宜昌高新区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宜昌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学林表示。
“加快”,意味着更忙:
谭本相和同事们有了新“战场”,总投资25亿元的舒家嘴片区开发启动,征迁、场平、主干网建设……
朱显军在田家河片区的各个工地间奔波,多氟多开工在即、宜化磷化工项目建设进入最后冲刺……
刘飞入职了邦普,新工作、新岗位,忙碌而充实……
白洋“图”变,正在迎来新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