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乔家坪村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0亩,物流‘小货车’直达田间地头,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6万余斤,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200元,村里还投资建设了一座100立方米的冷库。”11月1日,秭归县茅坪镇乔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高艳云说道。
乔家坪村地处茅坪河小流域,是一个高山村,过去交通条件差、产业发展受阻。乔家坪村如今的嬗变,受益于茅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
污染小溪成居民游玩地
茅坪河小流域位于秭归县东南部,地处三峡坝区,为长江一级支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面积110.55平方公里,河道干流全长25.3公里,涉及茅坪镇陈家冲、陈家坝、乔家坪村等12个行政村。
茅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专班牵头负责人郝光华说:“茅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从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着手,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使流域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人和、宜居’的人水和谐美丽画卷。”
专班工作人员周涛介绍,茅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以陈家冲支流畜禽养殖粪污污染综合治理为切入点,统筹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价值转化工作,顺利完成陈家冲村267户养殖户退养工作,建设总规模875吨/天的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站25座,污水收集管网8.6万米、接入农户3015户。经过集中治理,河水变清了、空气质量改善了,整条溪河成为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集中治理完成后,流域内各村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今年,12个村已累计发动群众开展清洁行动300余场次,新配发垃圾桶730个、沤肥桶1002个。各村生活垃圾清运实现全覆盖,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综合治理带动产业升级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茅坪镇河天线公路河口至乔家坪段公路实施了改扩建工程项目。交通的改善,给地处高山的乔家坪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全村积极打造蔬菜种植销售产业链,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高艳云说:“今年,通过共同缔造打造‘小货车、大服务’党建品牌,采取小货车直销小区方式,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8万多元。”
尝到了甜头,乔家坪村“两委”通过村落和屋场会议、蔬菜种植培训会,鼓励村民扩大种植规模。目前,村“两委”与村里的艾庭甲、王园清等40余户农户签订了蔬菜供销协议。
在产业发展中,长岭村、建东村等村结合实际,深化“政府支持、平台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参与”发展模式,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从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营销等多渠道发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周涛介绍,长岭村作为半高山村,发展“流域风光+乡村旅游”产业,围绕“县城后花园”做足文章,投资5296万元,大力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打造多个乡村茶文化休闲景点。今年,村集体经济组织还瞄准“休闲游”市场需求,将村民的闲置住宅统购统收后改造成民宿,目前储备房屋17栋、完成改造2栋,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建东村地处低山区,适合走‘产业+生态旅游’之路。为此,全村积极打造三峡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投资2650万元,以土地流转、高标准建园、优质茶苗定植为中心,连片打造有机栽培、现代化高标准优质茶叶示范园500亩,助力秭归高端茗茶早茶产业提档升级,带动茶农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建东村党总支书记傅青松说。
利用水资源培育新产业
“聚水则富,流水生财”。茅坪河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综合治理后,用活流域水资源则是必要之举。
陈家冲村在保护水生态治理成果的同时,计划将村内亟待开发的庙子沟堰塘打造成为集垂钓、戏水、观光、露营、民宿于一体的水上农旅体验中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增收致富。依靠城郊临水优势,陈家冲支流河畔已新增“城边小院”等农家乐3家,带动当地20名村民就业。
陈家冲村党总支书记陈宏军说:“村委会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落股份经济合作社+社会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了龚家坝村落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思源社会服务组织,优先让本村村民对堰塘项目投资入股,吸引乡贤能人和市场主体参与投资开发,聘请设计公司对庙子沟堰塘的休闲农业项目开发进行整体设计。”
“借助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专班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正在打造骡马洞地标建筑。”周涛说,他们计划打造龙家沟研学基地,建设蔬菜大棚、溪河边生态廊道、观景台、停车场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百姓在家门口发展休闲农业增收致富。
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秭归大力推动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有效实施,统筹重大项目征迁、地质灾害搬迁工作,加大转移人口进城安居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进城后农村人口权益保障机制,通过积极政策引导促进搬迁户主动进城安居。
据介绍,今年以来,以“就业+安居”和“以旧换新”为主体,围绕居民住房、就业、改善需求持续发力,推动转移人口进城安居,累计认购、签约商品住房488套。通过积极政策引导,起到了“聚人、安居、兴产”作用,带动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三峡日报记者 龚昌俊 通讯员 傅添娇 熊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