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昌俊
宜都松宜矿区通过生态修复,给“生态伤疤”披上“绿装”,并依托当地“煤”文化端上经济“绿”饭碗,成为了旅游景区;枝江金湖湿地通过生态修复,让“臭水湖”蜕变成了生态宝地……实施生态修复,培育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等工程,在为荒山披上“绿装”的同时,注重产业发展,实现既披“绿装”又兴产业。
披“绿装”,就是让青山重绿,绿水复流。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推进生态修复,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让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源源不断地提供发展动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兴产业,就是以产业兴农,农旅融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就是推动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让好山好水成为农旅融合产业的“新引擎”,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保护好生态,又要在保护中发展绿色产业,发掘生态环境中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百姓在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