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立项、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简称地质七大队)负责实施的点军区曹家畈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传来喜报,该项目成功探明一处地热资源,为宜昌市目前勘探发现的自涌水量最大的地热点,也是省内极少数拥有自涌条件的地热点之一。
自2018年以来,地质七大队已先后开展地热项目25处,创下“鄂西第一钻”“全省第一深”“省内出水温度第一高”“全省自涌水量第一大”等纪录,地热勘查、钻探技术和地热项目成果走在全省前列。
一个在磷矿领域的找矿“排头兵”,为何转型找地热?地质七大队是如何在短短五年内取得这样优秀成果的?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将给宜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转型、突破
从“磷跑者”到地热勘查“先行军”
“全国模范地勘单位”、“中国百强地质队”、“湖北省2000-2010年地质找矿先进单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走进地质七大队荣誉室,陈列的部省级以上奖状和荣誉证书有30余项,见证了这个行业闻名的“宜昌地勘品牌”的辉煌成绩。
地质七大队建队60余年来,先后发现各类矿产72种、矿产地470余处,分别占宜昌境内已发现矿种和矿产地的80.9%、63.5%。先后提交包括宜昌磷矿、长阳锰矿、夷陵区石墨矿、白果园银钒矿等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中型矿床67处,其中大中型磷矿28处,累计探明磷资源量34.46亿吨,占宜昌市已查明磷资源量的70%以上,为宜昌建设精细磷化中心提供了有力地质技术支撑。
围绕宜昌建设清洁能源之都的战略需求,地质七大队主动调整找矿矿种,在不放弃磷矿找矿优势的同时,将目光聚焦到地热、页岩气等清洁能源以及锂、钒、锰、铜、金等战略性金属矿产上。
“地热能源具备数量巨大、可再生和不污染环境三大要素和清洁、环保、就地取用等优势,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地质七大队地勘院水文组组长袁金榜介绍。
2018年,地质七大队在神农架实施湖北省内第一个中深层地热勘查项目,钻井终孔孔深2350米,水温40℃、涌水量1800立方米/天,均符合商业开发利用标准,预计年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
首战告捷,让地质七大队转型步伐更加坚定。
五年来,该队实施地热项目25个,创下多个纪录——
宜昌城区第一个地热项目——上上城小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是宜昌城区内专门勘查地热资源的第一口超过3000米的深井,出水量910立方米/天,水温48.5℃。
鄂西地区出水温度最高的地热井——宜昌市夷陵区百里荒生态旅游区地热资源潜力调查项目,出水量1700立方米/天,水温52℃。
全省第一深——咸宁梓山湖·长岛未来城地热钻井终孔孔深3609.94米,是目前省内最深的地热钻井,由地质七大队探矿分队在2020年完成施工。
全省自涌水量第一大——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自涌水量4200立方米/天,水温48℃,该处地下热水为自流涌出,商业开发利用价值极高。
省内出水温度第一高——英山县深部高温地热资源预可行勘查钻井工程出水温度71.2℃,打破了湖北中深层地热井出水温度纪录。
一项项新突破,见证了地质七大队从“磷跑者”到地热勘查“先行军”的转型成效。
专业、奉献
“三光荣”精神铸魂的资源能源保障主力军
今年6月,地质七大队开始实施点军区曹家畈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9月,该项目顺利通过宜昌市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组织的野外验收,评定等级为优秀。短短3个月时间,地质七大队便高效率完成了该处地热资源的勘查,找矿成果显著。
回看地质七大队开展的地热勘查项目,不难发现共同特点:效率高、效果好。
地热资源深藏地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为什么能高效地找到它的准确位置?
“我们深入开展综合研究工作,建立‘地质+水文+物探+钻探’的技术路线,这是我们综合地质队区别于其他地勘单位的突出优势。”袁金榜介绍。
地质七大队是一支有60余年历史的综合地质队,拥有地质找矿、水文地质、物化探、钻探以及测绘、实验检测等多专业优势,以及鄂西地区最全面系统的地质技术资料,为实现找矿突破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通过对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资料提前进行充分的收集与全面的分析,对不同地区的地下热水生成条件与规律做到心中有数,建立与勘查区地热地质条件相对应的成矿模型,确保工作方向不跑偏,保障项目获得预期成果。
光有找矿勘查队伍还不够,钻探技术验证是找矿突破的重要手段。“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成立博士创新工作室,加强科技攻关,近年来我队钻探能力实现单井从2000米到4000米的突破,岩心钻探总进尺突破10万米,地热钻探总进尺3.6万米。”地质七大队洪毅博士创新工作室牵头负责人洪毅介绍。
近年来,地质七大队着力打造全省一流智力密集型地质科技队伍,建立了一支16名博士、116名全日制硕士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硕士纷纷加入该队,专家工作站、市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工作室等先后成立,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最关键的是我们的队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能打胜仗”。地质七大队地勘院院长杨朋介绍。
地质找矿工作非常艰苦,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是地质队员的日常。“我们经常天还没亮就出发,一旦划定一条勘查路线就要走到底,翻山越岭、爬坡过坎、趟水过河,没有路就硬着头皮往前钻,饿了就吃点干粮。夏天,要时刻警惕毒蛇蚊虫的干扰,用长衣长裤把自己包裹得密不透风,忍着炎热埋头苦干。有时候还会碰到野猪、棕熊。”袁金榜说。
这帮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心怀“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情怀,将青春绽放在地质工作的最前线。一代又一代地质七大队人传承发扬着“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李四光”精神、“团结拼搏、务实争先”七队精神,推动找矿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是鄂西大地上资源能源保障的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在为宜昌摸清矿产资源家底,推进地热能高质量开发利用,为宜昌建设清洁能源之都、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坚强支撑。”袁金榜说。
服务、开发
加大勘查力度让地热资源“热”起来
2022年9月,宜昌市成立全省第一个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级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设立市级地质勘查基金,计划每年投资3000万元用来支持找矿突破工作。地质七大队是其中的地质技术支撑成员单位。
“曹家畈项目是宜昌市成立市级地勘基金以来落地的首批项目之一,在宜昌市城区实现了中深层地热资源找矿突破,为宜昌建设清洁能源之都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宜昌市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张端淼介绍。
“曹家畈地热点在还没有终孔的情况下,每天自涌水量已达到2000立方米,出水水温44℃,含有多种有益元素,极具开发价值。”袁金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把此处的地热资源当作温泉使用的话,一天至少可以接待6000人,综合利用价值会更高。
“宜昌已发现地热资源有浅层地热能和水热型地热两种,地热能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宝库。”袁金榜介绍,地热能可用于地热供暖、地热温泉、地热发电,在城镇供暖、工业发展、旅游康养和种植养殖等方面,对做深做宽相关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经大致估算,宜昌市域内每年可生成地下热水资源量约1500万吨,未来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如何让宜昌的地热资源真正“热”起来,是当前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未来几年,宜昌将立足‘世界旅游名城’定位,加快推进地热温泉项目达产增效,打造全省甚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地热温泉旅游项目,丰富宜昌旅游资源,提高‘温暖宜昌’知名度。”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10月,宜昌市政府编制发布《宜昌清洁能源之都规划》,提出将加快夷陵、伍家岗等9处重点规划区的地热资源勘探和开发,大力开展特色温泉旅游、养殖种植和科学实验。
“我们将立足市域不断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服务宜昌市产业链发展,为宜昌推动产业裂变升级,打造世界一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精细磷化中心和清洁能源之都作出更大贡献,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添砖加瓦。”杨朋说。
三峡日报记者 刘玥 通讯员 郑漾 杨博
本版图片由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