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陵区人社局坚持把“预防为先、调解为主”挺在前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动区级部门、街道、社区、园区、企业多层级力量,推动基层劳动关系调解组织建设,切实将劳动用工矛盾化解在一线、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枫”景。
搭好台子,描绘劳动关系调解新蓝图
为更好地化解劳动纠纷,该局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做好资源整合大文章,建立“1+7+N”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解新格局。“1”即建成区级“一站式”劳动维权服务中心,“7”即以7家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为基础;“N”指的是在人社部门指导下建立的N个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借助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建立集仲裁、监察、工伤、法律援助、工会维权、人民调解、法院执行等“一站式”维权服务平台,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资深调解员任专职调解员,驻点辖区中心商圈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
在街道、社区、商圈园区、企业等多级组建调解组织,确保有阵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流程,切实发挥调解组织作用,将用工矛盾化解在源头,力争劳动纠纷“不出社区、不出园区、不出企业”。今年以来,全区已建有基层劳动关系调解组织超40个,区级以下调解组织案外调解成功劳动争议超680件。
打造“人社+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裁调审衔接机制省级试点,从源头协理、风险协防、调解协同、裁审协助、联动协调方面完善“五协”机制,形成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和劳动保障维权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参加专题研讨2次,协调会4个,联合调解40多场次,平稳化解用工纠纷33起。
铺好路子,坚持矛盾调解一支笔
以“一站式”劳动维权服务中心、基层劳动关系服务站、区联调委和“人社+工会”调解工作室为中心服务阵地,不定期开展普法政策宣传、业务研判、现场调解、流动仲裁庭进商圈(企业、社区)等。以街道、社区、园区、企业调解室为分散阵地,聚焦开展现场化解、集体协商等劳动权益保护工作,逐步形成覆盖服务全区化解劳动关系纠纷的线下网点。目前,全区已建有具备劳动纠纷调解、心理辅导等服务功能的阵地26个。
在专职劳动仲裁员的基础上,将律师、工会调解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劳资员、商圈园区管理人员等充实到各类基层调解组织,目前,全区基层劳动关系调解人员共164名。综治中心、司法、法院、人社及工会均聘请专业律师坐班,随时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今年以来,接待群众法律咨询6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26人次。
整合“安薪在线”、根治欠薪信息监管系统、“宜接就办”、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等平台,建立劳动用工隐患每周研判机制,每周召集政策法规、监察、仲裁、法院、司法等部门进行研判,分类施策。目前,已运用线上系统化解用工纠纷270余起。
开好方子,永葆劳动用工和谐底色
通过开展劳动政策法规宣传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服务单位超800家,服务劳动群体达5万人次。结合前期调处实例,发放自编自印《用工指导手册》800多本,进一步普及合法用工知识,降低用工矛盾发生率。
结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对新业态的用工方式和管理特点进行研判,探索科学合理的用工管理及用工矛盾调处的实施办法。通过以点带面,探索一条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新业态用工纠纷调处模式。制定新业态用工纠纷调解制度、流程,调解事项核心要素清单,确保基层调解工作有章可依、规范合法合理。
通过邀请金牌调解员、律师、专职劳动仲裁调解员等专家开展授课,举办流动仲裁庭、现场调解观摩等活动113场次,增强调解员的实战能力。组织超80名调解员开展基层调解组织队伍技能竞赛,通过现场培训、线上答题、限时比拼,确保基层调解员在竞赛中展现风采、赛中有进。
三峡日报通讯员 彭古月 熊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