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考察湖北,四次重点关注科技创新。
牢记殷殷嘱托,近年来,宜昌积极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宜昌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对标对表、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的重要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战场,以实数融合为主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近年来,宜昌持续完善科创供应链“金网”架构支撑,创造性推出“科创供应链贷”专项信贷品牌,为企业打通科技创新难点堵点。
2023年全市研发投入总量达171.83亿元,同比增长20%,投入强度2.9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批“尖刀”、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加快上马,全市各级各类创新平台总数突破千家。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市科技局副局长何峰说,“我们将进一步围绕主导产业高效布局创新平台,引导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
宜昌高新区紧紧扛牢“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建成各类创新平台12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75家,黑旋风锯业入选全国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人福药业连续3年入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全区744家企业入驻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促成合作66项,总成交金额3931万元。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级、企业创新竞争力和科技经济融合度。”宜昌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迎九表示,将积极构建高新特色创新体系,不断赋能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融合”
以科技体制改革为依托,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宜昌各地纷纷“链”上发力。
“我们将加快推进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发挥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院所资源和本地产业的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融合。”宜都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涛说。
据介绍,宜都市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通过培育创新主体、开展技术攻关等,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目前,该市入驻湖北省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企业数量已达504家,发布创新需求79项,完成18项。
夷陵科技孵化园作为湖北县域科技型企业孵化器,自成立以来,孵化园以科创供应链平台为线上载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参与园区投资企业40余家,投资金额2000万元,已累计孵化企业200余家。
“总书记再次考察湖北,极大鼓舞了科技工作者的信心。”夷陵科技孵化园总经理周旭宏表示,将不忘初心,始终以科创供应链平台为抓手,力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孵化更多专业性科创企业。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兴山县委书记曹宏伟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后表示,兴山县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县内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双百亿”园区,县外加快建设猇亭园区微电子新材料基地和宜都园区新能源新材料示范园,积极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全力冲刺“千亿兴发、世界一流”目标。
作为从兴山“飞出”的企业,兴发集团也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2021年底,兴发集团联合十家研发机构成立湖北三峡实验室,聚焦化工行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在全球首次实现黑磷单批100公斤级制备技术突破。如今,新型黑磷产品已成为我国半导体、激光器等装备生产必备品,降低了对国外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深受鼓舞。”兴发集团党委副书记、湖北三峡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少平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未来,集团将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平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让传统产业向新材料、高质磷化工产品方向发展。
“为宜昌迈进智能时代做出贡献”
2022年10月,宜昌被列为全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为进一步筑牢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数字基石,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宜昌产投集团先后搭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编码赋码、“一标三实”等系统,配合起草相关体制机制文件,在省内率先实现“数公基”市县扩面全覆盖,形成标准、底座、数据、运维大一统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平台。
3月11日,在“数公基”平台建设基础上,宜昌城市数字底座公共品牌“三峡云”焕新上线。32个部门的数据在三峡云上实现了互联交换,27个部门通过三峡云实时数据共享,数据总数超过86亿条。
“我们抢抓国家、省、市试点机遇,充分整合资源,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了坚实的数据底座。后续,我们还将通过数字化应用的体系化标准化建设和数据开发共享,不断强化‘数化宜昌’的高质量供给。”宜昌产投集团恒泰大数据公司董事长秦威说。
近年来,全市加快布局以大数据及算力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先后与中科曙光、阿里云、燧原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成功牵手。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算力集群,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全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城市。
点军区积极响应“数字中国”建设号召,协同中电光谷宜昌公司创新突围形成了以算力为基础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自2021年起,先后落地OVU江南科创园、OVU网信园,点军北斗产业园,不断培育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目前,该区算力规模已达1050P,预计年底突破2000P,2025年数字产业冲刺千亿元。
“随着优质企业的落地投产,区域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政企联动的‘数字力量’将以多元实效,全新助力宜昌加速打造国家算力‘中继站’,为中部地区的崛起贡献‘宜昌力量’。”中电光谷宜昌公司总经理李磊说。
三峡日报记者 何冠英 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