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比首届增加20%;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0%……
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链”会友,全流程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重点环节,推动大中小企业聚“链”成群、优势互补,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聚“链”成群:“手拉手”找合作伙伴
过去5年,苹果公司在中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投资超过200亿美元。“没有中国的合作伙伴,我们做不了现在做的产品。”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说。
作为苹果中国主要供应商之一的歌尔,首次对外展示了柔性材料组装机、AOI外观检查机等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吸引了诸多观众。借助链博会,公司研发的新技术被更多参展商熟知。
供应链是市场经济的命脉。
相比其他展会,链博会不是展销商品,而是展示完整的产业链条;不只关注短期交易,而是要寻求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本届链博会的一大特色就是中外企业以联合展台形式参展。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届链博会上,境外参展商占比从首届的26%上升到32%,参展国别近70个。
“链”上出新:“解锁”发展新动力
当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科大讯飞展示的星火智慧黑板给出了一种答案:历史人物以虚拟人形象走进课堂,外教虚拟人与学生现场对话,实现“跨越时空”互动。
“星火智慧黑板已经在全国4.2万所学校的1.3亿节课堂上应用,帮助创新教学模式,赋能教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科大讯飞品牌市场中心副总经理董斌说。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创新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借助智能化转型,传统产业供应链正释放新的活力。
在本届链博会增设的先进制造链展区,希迪智驾展示了最新款远程驾驶舱。观众坐在驾驶舱内,可远控操作千里之外的矿山无人挖掘机作业。
西门子展示了基于工易魔方和IT技术的机器人真人交互设计方案(调酒机器人),能通过面部识别感知顾客的情绪,自动推荐或定制专属产品;中国中车带来了最新研发的“启航号”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扫风面积达到53000平方米,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打开了传统行业发展的新空间。
向“新”而行,是本届链博会的突出特点。记者走访展馆发现,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助力构建高质量的供应链体系。
携手成“链”:共享发展新机遇
第二次参展链博会,GE医疗携手10余家供应商展示了CT、磁共振、超声等高端医疗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就在不久前,公司将天津基地打造为GE医疗“磁共振东半球总部”,启动建设超1万平方米的创新研发中心。
链博会不仅是促进全球供应链合作的桥梁,也是共享发展新机遇的平台。
“中国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持续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需求,为公司与中国伙伴拓展合作带来了更多机遇。”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巴特尔说。
“中国湖北—匈牙利供应链国际合作对接会”上,现场签约9个项目,总金额达到302亿元;“链接杭州”专场活动签约7个项目,合作金额超30亿元……在这场“链”味十足的展览盛会上,各方进一步深化长期合作。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中国,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要着眼长期利益,摒除零和博弈的思维,把全球供应链的安全作为共同的公共产品,加强合作,保障在新时期能够携手走向共赢的新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说。
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 吉宁 杨淑馨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