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记者杨春艳、谭杨晨雷,通讯员秦雪清)近日,秭归人郑光清在伍家岗区夷陵大道一楼盘购买了一套17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比例下调、利率下调叠加宜昌市政府购房补贴,他不仅月供少了,还享受到7万元购房补贴。今年10月份以来,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不少像郑光清这样的客户果断出手。来自宜昌市房地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份,宜昌城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7855套,同比增长204%。其中,10月1日至11月28日,中心城区新建商品房成交4090套、49.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1%、214%。
昨日上午,记者在西陵区环城南路一处楼盘看到,不少消费者正在咨询。楼盘负责人陈亚辉告诉记者,9月份前,该楼盘每个月销售10多套房子,10月份后,每个月销售40套以上。在宜昌各大楼盘售楼部,现场看房、签约的人络绎不绝,看房量和成交量显著提升。
“我们分析发现卖得比较好的还是那些地段好、配套好、口碑好而且性价比高的项目。”宜昌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尤永石说,这说明房地产供给端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只有“好房子、好配套、好服务”才能赢得市场青睐。
宜昌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9月底,我市制定出台综合性民生服务保障12条措施、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6条措施,统筹各县市区制定政策与市级联动,中央多部门就房地产市场频繁释放积极信号,打出一套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组合拳”,着力激活住房消费需求。此外,我市正加快落实相关政策,已启动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106套,正在加快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573套。城中村改造方面,计划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谋划申报城中村改造项目9个,2025年计划改造2377户。
然而,当“日光盘”重复上演,宜昌楼市格局发生了变化。据该负责人介绍,我市住房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总量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供给不足,住房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运行模式和“单一产品、单一模式、单一主体、单一市场”的住房供给方式不可持续、亟须转型。为了推动未来房地产市场稳中有进,我市系统研究编制住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据了解,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具体就是“以政府支持激活需求端,以体制机制创新重塑供给端,以搭建供应链平台促进供需对接”。建立线上大数据摸排为主、线下“铁脚板”为辅的常态化需求调研机制,分类摸排住房需求,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执行好阶段性购房奖补政策,支持产权置换、收购存量住房,加大“卖旧换新”、危旧房改造等税费政策支持,着力激活潜在购房需求。
尤永石表示,未来,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必定会向品质楼盘靠拢,注重产品的“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务”,确保房屋质量可靠、绿色宜居、科技智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按需定制,更要注重完善全周期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