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区人大常委会
2024年,西陵区人大常委会以城市更新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探索。通过一系列改造升级,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拓宽渠道 广泛吸纳民意
随着夜幕降临,在西陵街道刘家大堰社区综合运动场,几位老年人开始了一天的“广场舞时间”。
“自从有了这个运动场,我们在家门口就有了锻炼场所,实在是太方便了!”老人们对运动场的修建极为满意。
近年来,西陵区老旧小区改造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根据小区现状和群众诉求,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西陵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代表联络站+民情联络点+民情联络员”三级组织架构,打造人大代表“民情直通车”。
夜明珠街道人大工委在每个城市更新项目点入驻1-2名人大代表、配备2-3名民情联络员,设置意见收集箱和民情接待窗,广泛收集群众意见诉求,在全省率先完成3个危旧改项目,推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8个,惠及居民7068户。
学院街道人大工委在商圈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以“代表进商圈·促消费提活力”为主题,积极为商户解难释疑,先后实地走访商户150余家,发放调查问卷150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和困难需求70余条。
锦绣社区作为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完善“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络站”融合建站,密织“1+6+N”民情收集网,让“立法征集信息员”“立法征集专家顾问团”等立法民意收集制度发挥了明显作用,“民意和谐号——转·译·听”工作品牌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立法民意征集。
2024年以来,葛洲坝街道人大工委、锦绣社区依托法治广场、小区基层治理特色场景等阵地,组织立法调研活动15次、特色立法普法宣讲5场次,开展18部国家级、省级、市级法规的立法民意征集,共收集上报意见建议146条,其做法在湖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推介。
丰富活动 充分汇集民智
“小区怎么改,群众说了算。”
“步行街改造,要留住乡愁和记忆!”
西陵区学院街道气象台社区的“老汪茶舍”,自2022年10月开业后,便成为人大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群众的议事空间。在这里,时常出现大家探讨老旧小区、街市如何改造的场景。
为深化“左邻右舍事、大家商量办”机制,西陵区人大常委会指导各街道代表小组充分利用茶社、楼栋议事厅等微场景,组织召开“小区改什么、怎么改,请您来点单”小区改造意见征集会、共治联席会、院坝会、推磨解难恳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协商议事会议230余场。与居民围坐一起,共商改造“大事”,集思广益、吸纳良策。
2024年3月22日,改造后的解放路步行街集市开街。200多家商户云集,吃喝玩乐购全链条业态,各类网红打卡IP,唤起众多老宜昌人的回忆,并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在推动西陵二路60号、新华印刷厂小区危旧改等12个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西陵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化身“民意情报员”“矛盾调解员”和“利益维护员”,共排查调解因改造产生的矛盾纠纷100余次,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为更好征求居民关于小区改造的意见,云集街道人大工委精心组织“廊亭议事”,通过“三明四步骤”,按照“议事八须”,收集并落实代表、居民的“金点子”,解决博物小区空地改充电棚、晾衣架安装、环保小区美化升级、电力小区电梯加装等民生实事25件。
“自从有了这些晾衣架,现在晾衣晒被太方便了,再也不用搭梯子了。”公共晾衣架的增设,让博物小区居民们感受着“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完善制度 切实彰显民权
“自从家门口多了这些‘盒子’,我可以随时去量量血压,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近日,家住西陵区葛洲坝街道锦绣社区的唐女士来到小区附近的“盒子广场”,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
“盒子广场”拥有社区医务室、书刊阅读室、老年活动室、幸福食堂等多种应用形态,除了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外,还赋予了更多长江大保护宣传教育职能。
这是西陵区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街道民生事项票决制取得的成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走访选民和实地考察,将“市民家门口100米实事项目”“政府十件实事”项目等纳入票决制范畴,先后票决12个重大民生实事项目。葛洲坝街道指导社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儿童社区建设、适老化改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锦绣华俯和佳鸿缘小区之间的“空地”,建成全市首个生态环保科普活动场景“盒子广场”。
西坝街道人大工委在辖区1819号楼小区水改项目票决中,组织人大代表、相关部门、水利专家、居民代表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反复协调磋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窑湾街道人大工委在后坪、沙河社区的民生事项中,组织代表充分收集居民实际需要和意见建议,票决确定了高龄老人生活补助的发放范围与发放标准,帮助高龄老人改善生活质量。
西陵区人大常委会还健全人大代表参与街道“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会商制度。在街道“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时,提前邀请人大代表参与,为决策会商提供参考。小区改造过程中,吸纳人大代表、业委会、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小区改造过程中,刘家大堰小区业委会组织众筹改造资金20余万元,筹资率90%以上,撬动政府投资7800万元,争取联建单位资金30余万元。
区人大常委会不定期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评议等监督活动,推荐群众代表成为民主监督员,建立常态化评价公示制度,持续提升居民满意度,让“民生清单”转换为“幸福清单”。
代表进商圈促消费提活力
2024年12月24日晚,解放路步行街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区人大代表李叶君漫步其中,感受着城市里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的“烟火气”。
但以前,这里并非如此。“一到晚上这个地方不晓得哪来那么多车子,还乱停放,有时非常堵,连步行都困难,哎!”2024年4月的一天,在一次经过解放路步行街时,李叶君突然听到一位市民的抱怨。
经过走访夜市的摊主和群众,李叶君了解到,每晚19点后,陶珠路边存在车辆随意停放、堵塞交通的问题。他迅速拨通了学院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刘函的电话反馈情况。刘函马上联系交警部门安排警力到现场处理。但次日晚,李叶君发现道路再次出现堵塞情况。
第二天,李叶君和刘函到区交警部门反映情况,认为要彻底改善交通拥堵的状况,应该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综合研判,交警部门建立起“指挥室常态监控+机动中队重点整治”的工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管理共同发力,该路段停车秩序得到良好改善。
这只是西陵区人大代表在商圈为民代言的一个缩影。
西陵区一直致力于商圈建设,经营商户众多,经营环境、交通状况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西陵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街道人大工委到商圈进行走访、座谈,并分析对策,确定在商圈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开展以“代表进商圈·促消费提活力”为主题的代表活动。
为提高代表活动的质量,各街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活动计划,发动人大代表定期走进商圈,收集民情民意。一段时间后,街道人大工委之间开展联动,召集代表集中座谈,分享活动过程中的得失,经过思想的碰撞,总结出“集中+分散”“点内+点外”“会上+会下”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活动模式。
2024年以来,113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的身影穿梭于商圈之中,先后实地走访商户900余次,发放调查问卷620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和困难需求170余条,代表能利用岗位优势和工作优势现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街道人大工委反馈,由街道人大工委交办相关部门进行办理。
零售商户杨云,丈夫中风后由她接手经营商铺,但由此产生营业执照证照不符的问题。区人大代表张建华在走访核实后,迅速找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成功帮商户解决了该问题。
“我没多少文化,不晓得找谁,家里又离不开人,感谢代表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杨云看着手里的新执照,满怀感激。
为提高服务质量,代表们还采取“回访+监督”“保障+宣传”的方式,确保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再反弹。
“西陵区一直致力于加快营商环境先行区示范点创建工作。各位人大代表履职意识很强,他们充分用好资源,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西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祖铭深有感触。
西陵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