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代市长陈红辉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工作。报告主要由2024年工作回顾,202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三部分组成。
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一年来,全市上下以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走在前、作示范,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的精彩答卷,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再攀新高
预计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总量突破6000亿元,四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5%、9%、5.7%,主要指标增速延续了高于全国、快于全省的向好态势。
——枢纽地位加速跃升
“十字形”高铁枢纽加快成形。
南津关、沙镇溪2座长江大桥及城西高速、十堰至宜昌高速公路兴山至长阳段、武重高速宜昌东段3条高速开工建设。
港口吞吐量近1.5亿吨,全省第1。
三峡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新开通国际航线5条,出入境游客首破10万人次。
——重大项目捷报频传
35个过50亿元项目签约落户;9个总投资435亿元的现代化工项目,5个总投资300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8个总投资135亿元的生命健康、合成生物项目,8个总投资209亿元的大数据和算力项目集群加快推进。
宜昌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工,三峡千古情火爆出圈。邦普时代、东阳光电池铝箔、纬景储能、夷陵长江大桥改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建成投用。
——改革赋能结出硕果
以宜昌市战略规划为引领,创新“1+6+16”工作机制,推动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建设破题开篇。
城市更新、大财政体系建设等5项工作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数量全省第1。
加强派驻乡镇(街道)机构属地管理做法获得中央编办充分肯定。
率先在全省推动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
——人民生活更有保障
十大类70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改造危旧房581套,全省首个原拆原建试点项目当年开工、当年交付。
改造老旧小区311个,加装电梯402部。
新增学位11027个、婴幼儿托位1993个。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933个。
用好“四个重大”推进机制,深入开展“三争三促”,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对上争取再创新高。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占全省近四分之一、政府专项债额度全省第2。央行技改再贷款授信全省第1。
项目投资支撑有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64个。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487个,其中过50亿元项目11个,在库亿元以上项目全省第2。
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汽车、家电、家具税务开票额分别增长23.7%、35%、24.6%。
经营主体竞相发展。净增“四上”企业1460家。新增上市公司4家。新增营收过百亿元企业1家。
(二)固本兴新增动能,产业转型势头强劲
“3+2”主导产业加快壮大。生命健康产业产值突破千亿。新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11个,总数全省第1。宜昌成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船舶建造基地。宜昌广汽新能源汽车实现量产。服务业发展评估全省第1。
数字经济加速成长。率先完成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全域覆盖。算力规模突破2000P。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700亿元。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能力全国排名上升7位。23个项目获湖北科技奖,全省第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00家。国家专利金奖实现“零”的突破。
(三)主城引领提能级,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一城一区”建设加快。实施城建项目233个、竣工127个。城区快速路网“三纵三横”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区新聚集人口12.4万人。
强县工程深入推进。6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全省第1。“秭归脐橙”成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五峰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城区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9%、8.6%。柏临河入选国家“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兴山磷矿运输管道建成投运。
(四)守正创新推改革,发展活力加速迸发
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五峰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全省推广。土地和矿产资源实现提级统筹管理。公安“一市一台”改革完成。
政务服务优化提升。项目建设“五办”服务模式,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
(五)倾情倾力惠民生,人民福祉持续增进
基本民生进一步兜牢。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6.5%。
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建成义务教育教联体147个。话剧《屈原》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图书馆年会、首届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等成功举办。
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强。共同缔造试点3项实践成果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群众安全感综合排名连续三年全省第1。
202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重要一年。
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年”“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昌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进出口总额增长7.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30.8亿斤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省考核目标。
重点工作 “八个突出、八个全力”
(一)突出扩大内需,全力积蓄发展新动能
全方位挖掘消费潜能。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
大力发展“演艺+”“体育+”“会展+”经济。
加快推进宜昌中心汇商务综合体、宜昌区域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
支持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
推动温德姆至尊等高星级酒店建成运营。
争创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
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全方位加快项目建设。
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持续加大“三争三促”力度,谋划推进30个百亿级、50个五十亿级、100个十亿级项目,确保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800个、新入库650个、新竣工500个。
全方位提升招商质效。
强化以高新区为主战场的城区招商。
加大市、县级领导领衔招商引资力度。
确保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00个,其中工业项目占比不低于70%、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新开工入库亿元以上招商项目不少于500个。
(二)突出产业强市,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开展新一轮省域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
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确保科技金融支持10亿元以上。
支持重点企业牵头承担国省科技重大专项,建设创新联合体。
建强三峡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创新平台。
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深入实施技改焕新行动,加快东阳光原料药、中南精密钢管等技改项目建设。
积极争创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开工建设兴发甲醇新材料、新洋丰磷系新材料等项目,加快推进万华化学、多氟多氟硅材料等项目建设,确保兴福超高纯电子级磷烷、和远气体电子级特气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700亿元。
加快宜昌人福大健康产业园、恒安芙林原料药等项目建设,确保微琪PHA、安琪白洋生物科技园、海翔药业、稻花香智能化酿造基地建成投产,力争生命健康产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
引入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力争宜昌广汽年产量达到13万辆。支持宜都船舶产业园打造全省样板园区。力争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行动。
开工建设点军算力枢纽中心,加快建设骋风而来等项目,推动三峡星未来智算中心等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值突破1000亿元。
推动4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
加快“两坝一峡”资源整合提升。
加快推进宜昌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长江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精心办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
(三)突出集中集聚,全力呈现宜居城市新气象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新建、续建城建项目247个,完成投资346亿元。
加快建设城发企业总部、宜都企业总部,确保市档案馆新馆建成投用。
开工建设城市中央绿心5公里中轴线生态走廊、23公里环线森境,确保10公里水系连通等建成投用,13公里柏临河活力生态廊道对外开放。
开工建设东方大道快速路,确保花溪路、昌磷路全面通车。确保城区新增快速路53公里。
加大舒家嘴片区开发力度,确保峡州大道三期、临港大道等建成投用。
加快打造长江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深入开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年行动,力争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00亿元。
高速公路方面,开工建设十宜高速兴山段等3条高速,加快建设城西高速等7条高速。
大桥方面,加快建设南津关等4座长江大桥,做好红花套过江通道等前期工作。
铁路方面,启动既有鸦宜铁路改造利用,确保沿江高铁汉宜段、宜昌至郑渝高铁联络线建成通车。
航运方面,加快建设江南成品油坝上翻坝码头、姚家港锚地工程。
航空方面,支持三峡国际机场进一步开发东南亚国际航线,做大客货规模。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深入实施城镇住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确保新开工项目中高品质住宅规模不低于50%。
改造老旧小区127个、城中村2377户。
(四)突出深化改革,全力激发内生发展新活力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抓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年”各项工作落实。
深化大财政体系建设。
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
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国试点。
深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新时代工匠体系建设省级试点。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任务清单。
开展电视问政。
加大“四上”企业培育招引力度,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80家、限上批零住餐业企业400家、资质建筑业企业60家、上市公司1家。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
打好外贸稳增长、内外贸一体化、开放枢纽功能提升三大攻坚战。
大力招引保税项目入区,全面提升综保区发展绩效。
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
(五)突出城乡融合,全力书写强县富民新答卷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深入推进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
加快建设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区。
确保中国供销宜都商贸物流园等建成投用。
支持五峰打造古茶树核心保护区。
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力争每个县市办好1所优质高中、1所县级供养服务机构,三级医院实现全覆盖。
引导县域产业向专业园区集中集聚发展。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00公里以上。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
(六)突出绿色低碳,全力塑造美丽宜昌新面貌
纵深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确保长江干流宜昌段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完成兴山孔子河等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
实施陶家湖等湖泊综合治理。
确保楠木溪水库扩建等竣工投用。
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
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
全面完成城区“两网”二期项目。
加快高铁新城环卫基地、东部产业新区转运站建设。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培育壮大废旧动力电池、车船拆解等循环经济产业。
确保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项目一期、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投用。
强力推进磷石膏产品应用。
(七)突出凝心铸魂,全力打造文化强市新亮点
唱响核心价值主旋律。
创新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佳节”系列活动。
支持兴山、秭归等地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
加快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建设。
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
深化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
精心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活动。
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八)突出共建共享,全力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完善就业社保体系。
接续实施十大类民生实事项目。
确保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建成残疾人之家15个,提供基本康复服务1万人次以上。
确保市儿童福利中心、市精神卫生福利院主体工程完工。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新改建幼儿园、中小学32所,新增学位8900个。
推进优质高中扩容,加快城区4所高中项目建设。
支持三峡大学创一流、进百强。
确保三峡职院新校区一期建成投用、三峡航空学院秋季开学招生。
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
深化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病理服务能力。
积极创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深化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鼓励支持城区用人单位将在宜合法生育妇女产假延长至1年,配偶护理假延长至30天。
确保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深化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建设更强担当的有为政府。
(二)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
(三)建设更实作风的效能政府。
(四)建设更严要求的清廉政府。
三峡日报记者 高炜 梅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