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下午,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代表相关界别的16名政协委员先后走上发言席,围绕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分别提出建议。本报摘要刊登。
当好宜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
中共界别
建议:广泛凝聚发展共识。充分发挥政协组织“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于履职全过程。
积极集聚发展智慧。聚焦市委“12335”的战略体系和“两区一枢纽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围绕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城市“数公基”建设、大财政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大兴调查研究,广泛协商议政,多谋创新之举、多出助推之力。
不断汇聚发展力量。用好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民主监督等履职方式,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一老一小等民生领域问题,察实情、建真言、献良策。深入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和“双服务”主题活动,多做强信心、聚人心、暖民心、筑同心的工作,当好宜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
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民建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加强管理团队培训。建立数字化转型专家库,打造数字化服务队伍;通过专精特新企业管理人才研修班等方式拓展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眼界和格局。
健全数字化生态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协同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链式转型;提升数字化服务商的配套能力,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支持校企共建数字化转型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加大数字化转型领域“科技副总”选派比例;支持数字化服务商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培训,帮助引进培育复合型人才。
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地方政府专项资金作用,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
强化安全保障体系。组织重点互联网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定级、定级核查;开展重点中小企业风险信息报送与共享,引导重点中小企业接入数据安全监测等平台。
推动生物制造赋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经济界别
建议:推动创新突破。充分发挥湖北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技术攻关作用,开展前沿交叉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以安琪集团与华农合作共建的“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打造“1+X”的组织架构;加快推进安琪酵母中试平台、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机构(CRO)、合同定制生产机构(CMO)建设。
加强园区建设。推动宜都生物医药产业园向高端医药产业园区转型,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形成仿制药配套产业集群,猇亭合成生物产业园大力布局合成生物新赛道;推动宜昌-武汉、宜荆荆等城市群生物产业领域发展互促互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实施主体护航。支持安琪酵母在生物医药原料、营养保健等领域应用;支持人福医药围绕麻/精类药物、高端医疗等领域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支持东阳光、安琪承担的国家级攻关项目加快推进;培育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健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
无党派人士
建议:重视制度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将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融入宜昌市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建设,由市级统筹争取各类中央资金和省级奖补资金。制定出台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地方性法律法规,明确低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和回收处理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
创新运营模式,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众参与”模式,建立由政府建设“点、站、场”硬件设施,交第三方运营的股份制管理模式,规范整合再生资源回收点,建立再生资源回收数据汇总分析平台,推动有偿回收利用与垃圾分类有效衔接。
打造专业园区,推动产业发展。抢抓宜昌实施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机遇,在城区新中心合理布局建设有规模效应和专业功能的高标准循环经济园区,形成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回收利用体系格局,推进生活垃圾从无害化处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型。
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建议:统筹优化规划。以小流域为主体优化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盘活流域内土地、林业、农业等自然资源,同步推进相关数据库建设。
迭代产业升级。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采取撂荒治理、“确权不确地”等方式整合优质耕地资源;围绕小流域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以城镇为单元就地建设农业加工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商超服务中心。
加强风貌管控。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促进农房建设行为规范有序;以乡村建设工匠为主体,培育小型乡村建设服务团队;推进存量房屋更新改造,打造美丽庭院,发展庭院经济。
深化基层治理。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作,成立流域治理党建联合体;开展“强村公司”试点,整合沿线优质农林资源,创新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加快推进宜昌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民进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设立产教融合协调推进办,谋划推动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政策落地;制定宜昌产教融合发展规划、修订完善科教城和职教园建设规划;制定相关人才政策。
增强产教融合能力。解决“校热企冷”问题,推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政策包实施落地;建立产教融合项目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激励”机制,围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算力经济等重点产业集群,谋划储备一批科技攻关项目。
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能级产业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职教联盟活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订单式跟踪培养核心技术人才;聚焦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一链一院”全覆盖;建设一批校企联合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大力健全县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界别
建议:强化县域科技资源整合集成。将市级科技项目辐射到县域,引导县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争取省市投资和民间资本加入,解决县域农业企业创新资金。
内外创新要素协作互动。围绕特色产业需求,统筹政府、企业、高校等科技资源配置,深入开展协同创新。大力培植涉农科技园区、产业化龙头、农业科技企业,推动单纯技术创新向技术、产业等综合创新转变。
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定期组织科技成果供需对接,设立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打造更多农业消费场景,培育中介服务市场,扶持涉农专业服务机构,促进成果转化。
构建多层次创新人才开发体系。积极引进农业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县域与高校、院所、企业共建协作育人机制,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支持本地高校开办地方特色产业学科。
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多元调解机制
总工会
建议: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呼吁和推动制定修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从法律源头保障劳动者权益,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新就业群体劳动关系等配套制度。
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化程度。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群团和社会组织,探索集体协商和劳动者民主管理新机制,完善平台内部劳动纠纷调解机制,提升新就业群体素质。
优化劳动争议调解程序。联合多部门在劳动维权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融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职能,既发挥职能优势又相互协调衔接。对专兼职调解员开展针对性劳动维权调解专业培训。提供便捷高效的多元联合调解服务,降低新就业群体维权成本。
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采取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方式,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劳动者通过合理渠道解决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社会风险。
配优文化资源 赋能城市更新
民革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定好文化设施阵地圆心。编制《宜昌15分钟文化圈建设规划方案》;严格规范新城区、新建居民小区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扩大社区文化活动面积,增设相关设施。
延伸文化服务供给半径。将巴楚文化、屈原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更新大项目的建筑设计、景观打造和文化活动策划中;依托“我的宜昌”“文化e家”“宜昌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等多媒体用户端,开辟线上15分钟文化圈板块。
扩展文化资源覆盖面积。通过发放消费券、贷款贴息、业态专项补贴等形式,支持街道、社区文化小业态的繁荣发展。加强社会组织、志愿团体、文化企业、市场主体与街道、社区文化机构的联动,创新参与服务方式。
画大文化建设发展圆圈。建立公共文化财政分级预算保障机制,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建立公共文化建设多元化投入体系。
深化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
农工党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优化机制、整合资源,实现数智化病理服务共融共享。统筹全市病理资源,推进外送病理切片统一送区域内病理诊断中心检测;优化远程诊疗服务机制,集成数智化病理服务系统与远程病理诊断服务系统;建立联合会诊机制,数智化病理服务系统与多学科联合会诊诊疗平台进行集成。
建立平台、交流互鉴,实现数智化病理服务教培成果共育共享。建立数智化病理知识库和数据库,跨部门和行业开放、共享、流通和应用;利用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开发病理学在线教育课程等;创建开放病理科知识共享平台,提升教育研究水平。
开辟赛道、深化改革,实现数智化病理服务产业共建共享。加快谋划布局,推进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数智化病理技术研发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卫生界别
建议:大力构建健康优先发展的医改新机制。构建医疗、医保、医药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推进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协同、信息联动、监管联动。
不断释放一盘棋推进医改新动力。增加集采医保结余资金留用额度,优化医保支付方式,优化改革政策联动机制,联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加大对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保障力度,着力夯实基层网底,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突出县人民医院龙头作用,加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远程诊疗五大中心建设。加强社区医务室、基层心脑血管防治站等基层惠民便民医疗场景建设。
全力实现区域医疗中心医改新突破。全面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改革发展示范样板,深化数字赋能,缩小城乡、区域服务能力差距,加快构建强大医防协同体系。
发展“银发”经济 应对人口老龄化
妇女联合会
建议:加快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市场。支持设立社区(村)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展示和配置服务站点。建设市、县、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消费圈。支持研发“智慧”型养老系统,建设“智能”型护理床位,增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打通全链条培育“银发”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银发”特色街区。支持探索创新“银发”消费主体产业集群。支持发放“银发”消费券、体验券。打造一批“银发”消费特色活动品牌。
完善低龄老人再就业服务。制定完善低龄老人就业用工政策。加强低龄老人针对性技能培训,创办低龄老人灵活再就业指导服务窗口,优化升级现有老年大学与培训机构,提供再就业指导和培训。加强适老化岗位开发,吸纳留用低龄老人。
促进低空经济发展 培植新质生产力
民盟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明确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宜昌低空经济发展的系统性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
打造低空特色应用场景。制定宜昌立体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推动环宜昌、恩施、十堰、神农架低空飞行航线设立;利用无人机常态化开展坝库区的地灾预警、水域巡查、森林防火等安全监测任务;依托夷陵区百里荒、秭归县水田坝乡滑翔伞项目打造低空运动特色小镇。
加快低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点军区综合算力中心集群和北斗产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低空管控平台和低空数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长阳磨市、五峰长乐坪、秭归云台荒等通用机场建设。
推动低空经济人才培育聚集。组建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的低空经济研究院,吸引各类低空经济人才来宜昌就业、创业。支持本地高校加强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开展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
将无陪护医院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
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积极推动无陪护医院建设,解决群众陪护负担重和院感风险大问题。将无陪护医院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和“医院全程介入,护工公司劳务派遣,群众自愿选择”无陪护住院模式。
补齐护理队伍建设短板,解决护理人员总量不足和护工整体素质不高问题。按标准配足医疗护理人员;在职业院校开设综合护理专业;加强护工专业培训;加大护理类专业公司培育。
加强制度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着力解决陪护行业管理不到位和请护工“开盲盒”困境问题。研究制定陪护行业管理等制度,建设规范标准体系。规范从业准入,强化价格指导与服务评价。
优化完善医院配套服务体系,解决医疗与陪护照料设施不配套和远程探视不方便问题。支持医院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医院智能监护等。拓展后勤服务保障,完善远程探视系统。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宜昌市工商业联合会
建议: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编制宜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完善统计制度等。推动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健全市领导定期轮流召开政企恳谈会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县市区同步、各职能部门协同的分层分类、多跨协同工作格局。涉及民营经济重大政策出台前,多渠道收集民营企业需求意见。
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融资支持、要素保障、创新资源等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降成本问题精准施策,积极探索破题性改革措施。
保障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环境。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加大对民营企业承诺事项兑现力度。强化依法治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着力培育壮大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商会和民营企业家制度,帮助协调解决困难与问题,在全社会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育助力体育强市建设
体育界别
建议:布局特色优势项目。积极发展田径、游泳、射击等基础大项,努力振兴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突出发展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三小球”,巩固重竞技项目。充分利用我市水资源优势,发展好赛艇、皮划艇等水上项目。鼓励各县市区突出重点,开展特色项目业余训练。
加强后备人才苗子选育。将竞技体育项目融入日常教学,扩大县级少儿体校业余训练规模,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打造高水平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队伍。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配齐配强体育教师,补充体校师资力量,可以设立运动队或项目专职体育教练员,探索畅通优秀运动员退役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
建强市体校和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持续加大对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投入,推动市体校与三峡大学体育学院联办“3+4”贯通培养模式,坚持“五有”标准办好县市区少儿体校,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通过联合名校办名队等方式,共同打造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
三峡日报记者 高然 蔡昶 崔艳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