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12版:2025宜昌两会特刊

久久为功地生金

——枝江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走笔

在枝江市举办的湖北省农民运动会捉鱼大赛 周星亮 摄

安全化水产养殖

机械化水稻收割

标准化肉牛养殖

规模化脐橙种植 王倩兰 摄

产业化砂梨种植

多元化农旅融合 陈黄奎 摄

枝江市路网水系配套、田块布局规整的现代农业。

麦绿橙黄,果蔬飘香,沃野田畈尽显盎然生机;鱼跃虾戏,百花吐蕊,山川坦途皆为迷人风光。隆冬的枝江农村,除却五谷丰登,更有换茬作物不让春色的芳香。

枝江,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正成为新时代枝江农村的真实写照。地处江汉平原的枝江,是久负盛名的优质粮油基地、生猪调出大县、水产养殖强县、科技兴农示范县,年逾3万元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让枝江农民在乡村振兴中走向了全省前列。

穿行县乡路网4200公里的枝江大地,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米果菜、猪牛鱼、种养加,让枝江农业产业由“小而全”走向了“专而精”。“十四五”以来,枝江市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和长江大保护为引领,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安全化、标准化生产,颠覆了传统种养模式。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的“接二连三”举措,让枝江农产品精品迭出、名扬四海。优美的人居环境、秀丽的田园风光、和美的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出了“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稳置“压舱石”

端牢“金饭碗”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在枝江“三农”工作中,始终被放在首位。迄今,枝江粮食生产在科技兴粮和旱涝保收的护佑下,已实现牢不可破的稳产高产。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32.5万吨。问安镇、仙女镇连续20年成功卫冕了年产亿斤粮食的“产粮大镇”桂冠。

“以前我们的水稻品种连年在换,搞不清楚究竟种什么稻谷好,现在基本是‘一镇一品’了!”农历冬至,在家门口售粮的仙女镇屈家店村种粮大户董传金满脸挂着欢笑。去年他家的20多亩中稻单产达到750公斤,全程机械化也让他省去了沉重的劳务负担。

枝江市稻作历史长达5000年,但域内水稻品种一度曾多达63个,农民出售粮食,常常因为品种杂乱而无法得到市场宠爱,更无法实现价量提升。为根治品种繁杂乱象,在高度集约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枝江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国家调查队和多个专业合作社,开展适宜良种产量对比,用丰收的事实引领农民淘汰低效品种。最终,全市水稻品种由63个培优为3个,优质粮源从品种、产量上实现了集聚。“北有五常、南有玛瑙”成了枝江作为“江汉大米”谱系的美称。2024年,全市水稻优质粮源基地增加到了20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4%,4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准生产市级粮食公共品牌“玛瑙米”。仅“玛瑙米”一项,全市零售额就突破了10亿元。

回首改革开放之初,作为“鱼米之乡”的枝江,依然有不少乡镇吃粮靠返销、吃油靠节省。如今,枝江粮食自足有余,储备殷实,外调顺畅。

近4年,枝江市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本级足额配套,毫不歇息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全市先后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到了93万亩,油料面积也稳定在28.8万亩以上。库容高达12万吨的市级粮食储备库、年加工量6万吨的国营枝江天韵米业,让枝江近50万人民牢牢端上了“金饭碗”。

在持之以恒抓粮油生产中,枝江市农业农村局主动应对城市、产业“双集中”发展带来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新局面,积极培育专业化市场主体。全市共培育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252家、粮油家庭农场67个,并成功引进中化农业入驻,开启了“龙头企业+MAP+N”的种植模式。随着种植品种统一,以及全程机械化带来的工厂育秧、机械插秧、水肥管理、生物防治、集中收割“五统一”深入推进,枝江在发挥粮油生产“压舱石”作用中,终结了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模式。

精选“顶梁柱”

丰盈“聚宝盆”

枝江,是享誉华中地区的仔猪发源地,人均出栏两头育肥猪,成就了生猪调出大市的地位。枝江农民说,粮油生产、生猪养殖,既丰富了“米袋子”“油罐子”,又鼓起了“钱袋子”。枝江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靠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特经营。

枝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源说,让农民通过农特生产发家致富,必须淘汰“大路货”,精选“顶梁柱”,培育地域独有的新质生产力、核心竞争力。

在枝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站全力支持的“夷陵牛”繁养基地,有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鼎力支持、“游向”全国的鲈鱼繁养基地,有上10所农业科研院所聚力培育的地标产品、中国十大名果——百里洲砂梨。这些根植枝江、无以替代的种源,以及优势种养的扩面,堪称枝江农民怀抱的“聚宝盆”。

丰联佳沃肉牛养殖基地,是“夷陵牛”的种源保有地。它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集约化养殖模式,构建了一条犊牛提供、技术指导、肉牛回购、精深加工、集中销售的全产业链。近3年,全市肉牛年出栏规模稳居2万头以上,产值逾3.6亿元,每年同步带动秸秆回收40万吨,农民在变废为宝中增加收入1200万元。品种培优加上生态养殖,“夷陵牛”的单体重量达到了600公斤,每公斤单价更是突破了1200元,赶超国际标准的雪花牛肉。而1962年枝江置县时,耕牛是被呵护的“宝贝”,商品牛为零。

去年12月,枝江市畜牧部门完成了4000头种猪基因分型、遗传评估,为精准选配选留做足了功课。新引进的500头祖代法系大约克纯种母猪,又进入了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密的繁养基地。致力打造鄂西优质种猪“芯片”,将让枝江在两年内全面完成5.6万头存栏母猪品改。

每年3月起,由枝江繁衍的鲈鱼苗,便开始“游向”全国各地的水产养殖基地。除去自繁自养,枝江每年要外销精品鱼苗6亿尾。在宜昌市,枝江以不足一半的养殖水面和颠覆性的陆基养殖设施,占据了大宜昌水产品产值的半壁江山,养殖户每年可挣回40亿元。近两年,专注科技攻关的枝江市水产服务中心,联合市场主体接续攻克了基围虾等海鲜的淡水养殖技术瓶颈。在500公里半径内,备受消费者青睐的生鲜鲈鱼、基围虾等,基本来自枝江市。年轮更替之际,位于枝江市顾家店镇人和垸村的“渔歌子”水产合作社,开启了新一轮观赏鱼发往京城的业务。合作社理事长屈万华说,品相好的观赏鱼单条价格可卖到8万元。养鱼只看不吃,是枝江市水产养殖的一个补缺项目。

长江母亲河滋润了枝江两岸,“北橘南梨”则是鼓起老百姓口袋的“金果果”。在长江枝江北岸,40万亩完成品改的柑橘,年产量高达85万吨。长江南岸的百里洲“砂梨”,因具有脆嫩皮薄、甘甜汁多的品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是天赋异禀的土壤,加上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农业高校、农科院所培植最适宜精品,衍生的地理标志产品。洲岛上3.8万亩梨园,每年可为16个主产村的5000多户梨农挣回4亿元现金收入。

2024年,枝江市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一头猪、一头牛、一条鱼、一颗果,无疑是枝江农业的“顶梁柱”。

夯实“硬支撑”

厚植“摇钱树”

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然有我。发展农业、优强农村、富裕农民,要的是久久为功的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枝江农业经历了大兴水利避灾保收、以粮为纲解决温饱、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因地制宜调整结构、“一镇一品”集约发展的接续跋涉。风物长宜放眼量。枝江市农业农村局把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淬炼“一懂两爱三过硬”的干部队伍,当作以大农业思维在广袤大地上建功立业的基石。

做优农业“顶梁柱”,夯实农业“硬支撑”,不可一蹴而就,惟有接续努力。枝江正是以“棉花奶奶”李文英、全国劳模赵爱玲等老一辈农技专家为楷模,践行着赤诚为民的初心使命。

在问安镇连片稻作区内,有夜晚自动开启的光伏诱蛾灯;在安福寺镇漫山遍野的柑橘林里,有密布的粘蝇纸;在百里洲镇近4万亩精品梨园里,每一颗梨都是套袋生长。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下沉”田间地头,引领绿色防控、指导社会化服务,做实了农产品标准化、安全化生产。目前,枝江市已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39个。绿色生态种养既支撑了农产品品质向上、品牌提升,也有效遏制了农业面源污染。河长制、林长制、链长制等,合力维系了枝江新农村的良好生态,构建了持续打造精品名牌的长效机制。

“现在轻松干一天,要胜过爷爷辈当年忙一年,更可喜的是,我们坐在家里也能赚钱!”说起今非昔比,董市镇草台村青年农民杨万贵乐不可支。住在小洋房里的杨万贵一家,有粮田、有果园,还有鱼塘。因靠近“枫林月季园”景区,他家的农副产品,几乎都是被进村来的游客自主买走的。

“大农业”理念,让枝江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了村是景区、户是景点的全域生花格局。全市有两个村级景区入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吉吉村”4A级柑橘产业链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遴选为全国农旅结合精品旅游线路,“同心花海”非遗农耕还引来了湖北省第九届农民运动会在这里举行。近4年,枝江市依托2.1万个美丽庭院、298个美丽村湾、24条美丽廊道,年均举办农文旅深度融合节庆活动20场次,接待游客590万人次,旅游收入一直保持在60亿元以上。2000多家“农家乐”、680余家家庭农场和千家万户一并分享了游客消费、采摘、“淘宝”的盛宴。

“离开工业化精深加工,就不是完美的农业产业化!”近4年,枝江市围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致力支持宜昌(安福寺)食品工业园、覃姐食品、嵘昌肉联等资源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全市柑橘、黄桃、鲜鱼、畜禽等拳头农特产品均实现了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了76家(不含白洋)。产业成链,订单种养,有力支撑了农产品成规上量。

锚定现代农业,锁定集聚发展,凸显规模效应,促动枝江市农业农村局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上深谋远虑,前瞻性提出了让“一镇一品”变为“一县一品”的竞进思路。近4年,枝江市在充分征询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将完成高标准改造的20.19万亩良田全部实行了集约经营。这一全新思路既应对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变局,也让全程机械化耕作和规模连片种养变成了生动现实。随着今后几年抑或是一代人的接续努力,枝江全域“一种粮”“一头牛”“一头猪”“一条鱼”“一颗果”将成为农民丰衣足食、砌筑“金山”的稳固支撑。

三峡日报记者 张明文 通讯员 鲜佩佩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枝江市委宣传部提供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1-06 ——枝江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走笔 1 1 三峡日报 c305271.html 1 久久为功地生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