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通讯员谢小青)春山可望,岁首谋耕。2月8日,夷陵区召开全区三级干部会议暨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表彰先进,并对2025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动员部署。
2024年,夷陵区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主导产业支撑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全面承接宜昌城市“北拓”,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厚积方能薄发。区委书记肖鹏飞在大会上深刻剖析了夷陵区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过去三年,夷陵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逼近千亿大关,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主导产业的核心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全国百强区”排名持续争先进位,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从‘融入’到‘引领’,从‘奋进’到‘进位’”,肖鹏飞强调,这既是夷陵区强化公转、做好自转,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也是夷陵持续对标百强、奋勇争先的新起点。
面对省、市新阶段的战略目标,夷陵区如何为湖北支点建设、宜昌“三个重要”新定位提供支撑、贡献力量?大会上,夷陵区围绕市委提出的“三个进一步”要求,明确了工作措施。
“夷陵区将持续做好公转,始终坚持在省市大局中贡献夷陵所有,发挥夷陵所长,实现夷陵所愿。”肖鹏飞在大会上表示,夷陵既要有挑大梁的站位,还要有开新局的能力,也要有作示范的决心,要抬高标杆、大干快上!
坚决树立“大梁”意识,主动承担重要责任,夷陵区将以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为主攻方向,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城乡融合等方面,强化“位居第一不止步、不居第一不罢休”的争先意识,全面挑起大梁。
同时,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不动摇,推进“三争三促”工作,开展“产业转型攻坚年”“城市拓展提速年”活动,继续用好“四个重大”推进落实机制,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建设、“飞地”园区建设等重点任务,特别是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要站位全市的高度,干出夷陵的格局和气场,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夷陵区将紧紧抓住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这一现实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新一轮跃迁发展。通过拓展低空经济、智慧航运、绿色农业等领域,加快谋划一批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抢先形成“落地一个、带动一片”的支点辐射效应,加快建成“轨道上的夷陵”和“水上夷陵”。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夷陵独有的资源优势,也承载着市委“进一步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争先进位、争做示范”的重任。夷陵区将聚焦“稳粮保供、特色增值、三产融合”三大主线,筑牢“峡江粮仓”安全底板,激活“橘茶菌药”特色引擎,培育“山水田园”融合业态。
同时,在实现共同富裕上主动把握城乡融合的新趋势、新变化,让“村村做示范”“户户成样板”;近年来,夷陵区游客接待量长期稳居全市第一,形成了“天下三峡 至喜夷陵”的文旅品牌,随着高铁“9·30”通车和国家重大工程的开工,夷陵区将加快与主城区在基础设施上的“硬联通”、公共服务上的“软联通”和生态环境的“绿联通”,带动城乡面貌大幅改善。
“我们必须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按照省、市、区‘两会’安排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昂扬的劲头、拼抢的姿态,拉满弓、绷紧弦、铆足劲,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状态,苦干、实干、巧干、奋力干,迅速行动、务实作风,全力以赴拼出‘开门红’,确保‘全年红’”。会上,夷陵区委副书记、区长张锴安排部署了2025年度重点工作,全区上下全力以赴抓工业稳增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抓招引强动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着力夯实稳定增长支撑;全力以赴扩内需促消费,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力以赴抓统筹促融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张锴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突出工作重点,狠抓闭环落实,扎实推进“重大项目服务年”“产业转型攻坚年”“城市拓展提速年”“人居环境见效年”行动,为“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贡献更多夷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