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4版:民生

独一无二的成长礼物

“宝藏爷爷”11年写出近百万字“带孙日记”

“第二本《吴晟可日记》付印了。”2月17日,家住宜昌城区西陵一路15号的吴大勇、黄永香夫妇将这份喜悦分享给记者。

连续11年,吴大勇夫妇几乎不间断地记录着孙子晟可的成长点滴,写下了近百万字的“带孙日记”,编辑成了厚厚的2本。

这次付印的第二本日记,记录的是孙子晟可3岁到11岁的成长点滴,共2700篇、44万字。

2017年,吴大勇、黄永香夫妇完成了第一本“带孙日记”,记录孙子从出生到3岁的生活点滴。当年经媒体报道后,吴大勇成为网络上的“宝藏爷爷”。2019年,吴大勇家庭获第六届“宜昌最美家庭”称号。

“爷爷历来主张在孙子说话不那么流畅时,不要太明显地提示他,怕他因此而不敢或畏惧发声,反而不利于自我矫正,所幸晟可爱讲,且不怯于表达。”在2023年3月16日的日记中,吴大勇如此记录着教育孙子的心得。

“2023年6月29日,星期四,小雨转多云。奶奶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支农水利工地,奶奶是令人瞩目的唯一能够推独轮车的小个子女性……”在日记中,吴大勇也时常为孙子讲传统、讲奋斗。

在日记中,孙子晟可成长中的一言一行,家庭每个成员对他的关爱和行动,都一一被吴大勇记录着。即使有时候孙子并不在身边,吴大勇也会搜索孙子的点滴进步,仔细记下。

好的家庭氛围让人感到温暖。走进吴大勇、黄永香夫妇家中,在客厅显眼位置,夫妇二人整齐地摆放着孙子晟可自婴幼儿时期以来的照片,其中也有不少家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中都洋溢着幸福。

书房,是今年已经74岁的吴大勇每天写日记的地方,在那里,有儿子、儿媳为他安装的台式电脑。吴大勇退休前在市行政学院工作,为方便写日记,他还专门学习了汉字拼音输入法。现在,吴大勇和老伴排在第一位的事情是照顾孙子,第二件事就是写日记。一般是吴大勇先写,老伴逐字逐句校阅,并提出意见。儿子、儿媳也经常来看日记。这份日记也成了吴大勇家庭中的一笔“财富”。

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家庭中爱的教育能让孩子更加快乐地成长。今年11岁的晟可读小学五年级,性格开朗,喜爱运动。在爷爷奶奶眼中,晟可谦逊有礼,尊重师长,也是全家人的“开心果”。

“日记的意义主要在于独特性,它是成长的记录,是人生的资料。能写作的人不计其数,但为了一个普通小孩长年累月撰写日记的较少。我们的日记是无可取代的,虽不富有,但我们要为孙子写百万日记。”2024年12月22日,吴大勇在日记中对孙子说,“若干年后,当你翻看这些日记时,爷爷奶奶对你的珍爱会扑面而来,这也是我们写日记的初衷。”

吴大勇说,这份饱含家庭温暖和爱的日记,他和老伴将一直续写下去。

三峡日报记者 卞健鑫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2-19 独一无二的成长礼物 1 1 三峡日报 c308002.html 1 “宝藏爷爷”11年写出近百万字“带孙日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