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记者 曾雪彬 通讯员 向聪颖
春日的嫘祖镇真金村,千亩茶园新芽吐翠,茶香氤氲。这片曾因茶树老化、产业分散而陷入困境的土地,如今通过社会化服务的创新实践,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为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真金村组建了以“茶企+服务组织+村集体”为核心的专业服务队,涵盖茶园管护、采摘、加工等全流程。
“跟着刘总干,家门口就能致富!”近日,村民杨兴波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远安县银峰茶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2012年,致富带头人刘云放弃原有的茶厂,扎根真金村成立合作社,整合零散茶园,推动产业规模化。合作社以“服务茶农、提升品质”为宗旨,与120余户村民签订协议,提供技术培训、统购统销、灾害帮扶等全链条服务。茶农们通过入股茶园、参与加工厂务工,实现“务农+务工”双收入,部分家庭年收入突破5万元。
在刘云的带动下,更多的合作社加入到了共建共享的队伍中来。截至目前,全村4个合作社已带动432户茶农发展茶园3800亩,年户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
从“瓶颈制约”到“有力支撑”
“以前自己挖老茶树、整地,费时费力。现在有服务队帮忙,茶苗免费,连种苗都有人教!”茶农禹宜梅说道。过去,真金村茶农因茶树老化、品种落后,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收入微薄。2022年,村里启动老茶园改造项目,引入“鄂茶10号”等新品种,并邀请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通过统一管护标准,如今茶园鲜叶产量从每亩不足百斤提升至3000斤以上。
为畅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2023年12月,真金村“两委”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修缮糖厂茶园产业路。村民杨克华感慨:“这条路修好了,咱们以后运茶就方便了。我们自愿投工投劳,希望早点修好、早点受益。”这条由40余位村民耗时两天完成的产业路,惠及20户约100亩茶园和30户山林地,成为“一长三员”湾组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
从“被动管理”到“全局谋划”
真金村将茶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推动成立村级茶叶协会,整合政府、企业、合作社资源。通过申报“老茶园改造”等项目,争取资金扶持,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真金茶”品牌。
村“两委”联合中信银行驻村工作队设立“就学圆梦助学金”,每年为当年考取大中专院校的真金村子弟每人发放1000元助学金,鼓励他们早日成才。同时,每年组织人员到外地培训学习茶叶种植技术,依托合作社召开茶农培训大会,年均120人次,让茶农从“凭经验种茶”转向“靠技术致富”。
从“荒废茶园”到“致富引擎”,真金村以社会化服务为笔,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这里的故事,不仅是绿叶变金叶的奇迹,更是党建引领、群众共创的鲜活实践。未来,真金村将继续以茶为媒,书写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