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宜昌国资国企发展改革如何更上层楼?近日,记者从全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2025年宜昌国资国企发展“路线图”出炉,记者带你“划重点”。
向质跃升,重塑“老产业”竞逐“新赛道”
有效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宜昌国资国企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发展质效。
投资“马车”劲头足。今年,市出资企业将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续建项目127个,新开工项目114个,其中产业投资不低于60%。
推动“当家”产业迭代升级。宜化集团、兴发集团将分别开建10万吨球状二水氯化钙、年产20万吨生态复合肥等项目,加快推进多氟多氟硅材料、甲醇新材料、电子级双氧水扩建等项目建设,确保氯碱新能源、无水氟化氢、超高纯电子磷焥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新疆天运合成氨、远安吉星黄磷等装置升级改造。
加快新兴产业聚能起势。安琪集团将深耕酵母、酵母蛋白研发,全力推进白洋生物园区建设,启动印尼2万吨酵母、生物科技3万吨特种氨基酸产业化、福优13万吨微生物菌剂制造等项目,同时加大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加快全球产能布局。宜昌产投集团聚焦放大“数公基”CIM数据资产功能。宜昌城发集团将加快鑫汇船舶智能升级,完成航天电工线缆技改,加快低空经济布局。宜化集团要全力确保宜化化机建成投产。
重塑文旅产业链价值链。对重点资源、景区实施高质量并购重组,完成西陵峡口片区资源整合,加快游轮产业布局,实现“两坝一峡”一体化布局、运营、发展、服务新格局。推动十里红宾馆、温德姆至尊酒店、曹家畈康养文旅小镇等项目建成运营。加快推进长江文化艺术中心、长江生态方舟、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优服务强保障让城市更宜居。加快城市新中心、中央绿心、产业新区建设,确保10公里水系连通、23公里绿心环道等项目建成使用,13公里柏临河生态廊道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夷陵长江大桥延伸段快速化改造,确保峡州大道三期、临港大道等建成通车。三峡国际机场进一步开发东南亚国际航线,做大客货规模。
链式招商,定下年度招商目标440亿元
以链聚势、聚链成群。宜昌以“五个一”产业链招商为抓手,催生产业集聚的“葡萄串”效应。宜化、兴发、安琪等一批链主企业释放磁吸效应,产业“朋友圈”不断扩容。
2024年,宜昌国资系统“五个一”产业链招商引资586.85亿元,多氟多、美琪、万华等头部企业落户宜昌。磷化工供应链上链企业504家、“三峡e链”上链企业355家。
今年,宜昌国资系统定下年度招商目标440亿元。目标如何实现?任务书很明晰。宜化集团、兴发集团、城发集团、产投集团分别完成2个50亿元项目;安琪集团、湖北三峡文旅集团分别完成2个10亿元项目。三峡国际机场扩大航空口岸影响力,新签约1至2家航空运输企业落户。宜粮集团抢抓功能性改革机遇,加强与粮食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引商渠道”。聚焦全市产业规划,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以资源、资产、资本“三资”引商,吸引更多瞪羚企业落户宜昌,推动产业链升级迭代。
做好“稳商服务”。建强招商专班,成立服务团队,组织央地合作对接会、国企民企座谈会,全方位提升招商质效。
向新提质,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安琪牵头参与制定烘焙酵母ISO标准,兴发集团在全球首次突破黑磷单次百公斤级制备技术……春潮涌动,宜昌新质生产力澎湃向前。
如何踩准时代的节拍,实现“新”潮澎湃?2025年,宜昌国资国企将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海外研发平台建设,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玻璃研发中心,启动液态食品、成品培养基等中试平台建设,开展技术成果“首发首试”。市监管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
培育高水准创新生态。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对牵头承担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和获得重大科技成果的,考核中予以加分奖励。建立创新人才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等激励制度。围绕产业招引高精尖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建立“百万人才数据库”,吸引更多高端智库、创新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落地宜昌。
推进高效率创新路径。巩固“一链一院多平台”创新联合体,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研发合作基地,组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引才联络站不少于50个。
三峡日报记者 赵璟一 通讯员 孙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