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7版:长阳

“残疾人之家”洗车忙

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源广场往后山方向的路口处,有一个“亮洁洗车”的门面,店主是一位33岁残疾人,名叫李福康。他的父母均为残疾人,自己19岁时意外失去了左手,创业失败负债十余万元。但这个被生活重创的青年,却在洗车台上找到了生命的支点。从开始的绝望到后来带动家庭脱贫,他的故事里写满了对命运的抗争、对生活的热爱,更镌刻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与力量。

折翼青年    艰难破茧

1992年,李福康出生在都镇湾镇峰岩村一组的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李继荣为视力二级残疾,往往需要眼睛贴上去才能看清东西。母亲李玉玲为听力三级残疾,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福康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

2011年夏天,19岁的李福康在县城一家机械厂打工。那天本是寻常的工作日,他像往常一样上班和操作机床,却再也无法像往常一样下班了。

“只听到轰的一声,一阵剧痛袭来,当时血把工装裤全浸透了,我以为自己会死。”时至今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福康仍心有余悸。

这场意外不仅让他失去劳动能力,更摧毁了他的心理防线——他开始一蹶不振整夜失眠,把残肢藏在衣兜里,躲在房间里拒绝与任何人交流。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眼见儿子一天天沉沦,没有了之前的灿烂笑容,身为父亲的李继荣彻夜难眠,觉得必须得让儿子外出做事,恢复社会功能。于是,他拉下老脸向亲戚东拼西借,筹集了10多万元,让李福康到宜昌与人合伙做住宿旅店生意。但由于种种原因,旅店生意两年就倒闭了,10多万元借款打了水漂还欠了一身债。

“那时的我,像一只被折断翅膀的鸟,困在自卑的牢笼里。”李福康回忆道,“觉得似乎是被命运针对,等待自己的永远是失败。”

直到一次偶然机会,李福康在洗车行看到视力残疾的父亲脸贴着玻璃在学洗车时,顿时泪水模糊了视线,他突然意识到父爱如山的重量,并恍然大悟:他只是残疾不便,并不是不能做事。

洗车台上    重拾尊严

2015年,李福康在县城租下一个洗车摊位。“亮洁洗车”的招牌挂起时,他给自己定下规矩:全年营业一天不休,每天营业12小时,擦一辆车比健全人多花半小时。

由于左臂不便,他学会用右臂单手操作高压水枪,膝盖跪在地面擦拭车身角落。最艰难的是冬天,冰水刺骨,他的手关节肿得连筷子都握不住。

但是一个残疾人新开的洗车店,由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刚开始时生意并不好。

2016年春节,附近的洗车店都关门了,只有李福康的店还在开门营业。一位司机开车来店里洗车,便一边等一边与李福康闲聊。洗完车,司机发现洗得非常干净,便给李福康留下500元钱并送给他一句话:“虽然你的手不方便,但大年三十还在坚持工作,这份不畏艰辛的毅力令人敬佩,这样的品格让人感动。”

后经打听,这位好心人姓许,是长阳榔坪镇人,在武汉打工。之后的每年过节回乡,许师傅都来李福康店里洗车,照顾他的生意。

随后的几年时间,正是靠着一个又一个像许师傅这样的好心人“光顾”,李福康洗车的生意越来越好,面对挫折时,也越来越坚韧。

因道路改造店面搬迁,李福康就带着工具箱转战西边广场;客流量下降,李福康便推出“残疾人优先免费清洗”服务拉客……

“只要还能站着,就要把日子过成亮晶晶的。”李福康说这话时,正躬身擦拭一辆轿车,阳光透过玻璃映在他专注的脸上。

善意如潮    温暖寒夜

李福康告诉记者,从2015年至今,他十年时间没有回老家过一次春节,一家三口都是在洗车店里过春节,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都正常干活,从来没有关过一天门。

“是真的忙到关门一天都不行吗?”记者好奇地问。

李福康笑了笑说:“那倒也不是。只是这十年来,得到过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和鼓励,担心哪天正好关门,别人又有需要……”不善言辞的李福康没有把话说完,只是默默低着头单手擦着车。

其实,这些年在他心里,始终怀揣着一份沉甸甸的牵挂。

2020年,峰岩村驻村第一书记覃玉红来到李福康的亮洁洗车店洗车,了解他们家庭的情况后,迅速按照程序为其父母申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后来还多次到洗车店洗车并为他们宣传临时救助和乡村振兴政策;国网长阳供电公司原调通中心主任郝传峰多年来一直照顾他们洗车生意,得知李福康父亲病重住院,还带着500元红包前去看望;白氏坪农家乐负责人每次洗车后坚持多给20元钱,还经常给他们带水果早餐……这些爱心善举在李福康的眼中都是让他挺直腰杆的力量。

三峡日报记者  董志烈  通讯员  崔艳丽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3-12 1 1 三峡日报 c309451.html 1 “残疾人之家”洗车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