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1版:头版

生命接力:“大爱髓缘”与时间的赛跑

3月13日下午,张安莹(左)将“生命种子”顺利转交给C市移植医院的医护人员。 (张安莹 供图)

3月13日中午,宜昌三峡国际机场T2航站楼内,登机广播与行李箱滚轮的声响此起彼伏。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张安莹怀抱着蓝色转运箱按时到达登机口。这一次,她将护送箱内的24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飞往华北C市。

早在2月27日,张安莹在“大爱髓缘”志愿服务队微信群里“抢”到了3月13日的造血干细胞护送“订单”,这是该服务队成立以来的第9次护送。

护送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是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大爱髓缘”志愿服务队的重要工作。像张安莹一样的“生命快递员”,服务队共有近20名,其中有7名既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护送者。

“一拍即合”:“大爱髓缘”因爱而生

2023年11月30日,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定点医院落户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这意味着血液病患者可在宜昌进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匹配成功的志愿者可在宜昌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

2024年5月13日,宜昌首例本土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圆满成功。但在这一领域,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还只是初出茅庐,经验匮乏。当日采集的21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护送工作,由患者自行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护送员负责,除了正常的交通往返费、食宿开销,还需支付一笔额外的护送费,这无疑给患者家庭增添了负担。

好在,一次与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该院侯毅等人得知,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可以由移植医院护送。

联想到医院已有7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且具备采集、移植资质,由本院组织护送“生命种子”的想法油然而生,“能给患者省一笔护送费也是好的”。

2024年6月17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将为宜昌患者李某(化姓)进行无关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回输手术。

经过多次和省红十字会、对方医院及患者沟通协调,反复确认护送计划,侯毅与同事李柏华决定开始“第一次护送”。6月16日,他们搭乘动车前往武汉,转机飞往华东A市,提前一天到达,准备交接工作。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17日,侯毅、李柏华两位医生顺利从A市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护送回宜昌。侯毅说:“回来后,我们就和医院的志愿者沟通成立护送队伍,当时就一拍即合!”

2024年7月1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大爱髓缘”志愿服务队在该院伍家院区血液内科正式成立。

在张安莹这次护送任务之前,这支年轻的护送队伍已经顺利完成8例护送任务,其中2例为从“外地接回”,6例为“送往外地”。

以爱护生:特殊护送严之又严

侯毅已顺利完成了3次护送。每一趟行程,都还是会让他精神紧绷,“就像高强度训练时的状态”。

“这是一份生命的嘱托,容不得半点闪失。”侯毅深知,对于等待移植的患者而言,这些干细胞是他们战胜病魔的唯一希望。一旦细胞活性受损,移植成功率将大打折扣。

因此,造血干细胞护送流程必须严格遵循标准:采集后的干细胞应立即放入特制的无菌运输容器中,并将温度维持在2-8℃之间,以维持细胞活性。护送过程中,需使用温度监控设备实时记录温度变化,确保温度波动不超过±2℃。同时避免X光照射。经过专业培训的护送人员需携带完整的细胞标识和运输文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在护送过程中定时轻晃箱体,防止混悬液凝固。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24小时。到达目的地后,接收方需立即核对信息并进行细胞活性检测,确保细胞质量符合移植要求。

显然,这场生命接力赛里,时间十分关键。如何抢占先机?

——做好充足的准备!

“抢单”成功后的张安莹,重新温习了一遍工作手册,对护送流程、注意事项反复进行熟悉,“毕竟距离上次护送,已经过去了近4个月”。

紧接着,队员们围绕从宜昌前往华北C市的交通方式和班次展开讨论。“航班的取消率要小于10%”“尽量优先大站”“关注天气”……经过严谨细致的分析与比对,大家最终敲定了一条从宜昌三峡国际机场直飞C市的航线,该航班历史准点率100%。

此外,确定了出行方案后第一时间给航空公司和车站进行报备、护送当天再次联络确保行程稳定、准备好运输文件等每一件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都是为这场生命接力提供保障。

——转运箱不离视线!

志愿服务队成立当天,我市第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顺利完成采集。采集一结束,队员肖瑜坤便载着护送员姚青、侯毅和转运箱前往宜昌东站。当天,由宜昌东发往汉口站的G1996准时发车,一到站,姚青立马紧紧攥着转运箱迅速往换乘方向赶去。

15时8分,姚、侯二人到达天河机场站。此时,距飞往华东B市的航班起飞时间,还有1小时22分。可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天气原因,飞往B市的航班延误,二人顿时紧张起来。

“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安全快速送达。”姚青抱着转运箱,与航司沟通起飞的准确时间,侯毅则查询前往B市的火车票。所幸,航司明确回复能够尽快起飞。

16时40分,航班登机。姚青走进机舱,迅速找到座位,一落座,就将转运箱轻轻放置在双腿上,眼神瞬间聚焦在温控计上。飞行途中,姚青每隔几分钟,她便要轻晃转运箱;当温度接近临界值,她还要放入冰镇矿泉水、冰块进行降温。“上厕所也必须带着转运箱,不能让它脱离视线。”

18时22分,飞机平稳落地B市。走下舷梯、穿过绿色通道,姚青、侯毅与接收人员核对信息、完成交接。二人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髓”途波折:“生命接力”从不独行

每一趟护送之路,护送员们都像是在与未知“掰手腕”。

李柏华和侯毅对首次代表移植医院,奔赴华东A市护送造血干细胞回宜昌的旅程,记忆犹新。

从A市老城区的采集医院接过装载着造血干细胞的转运箱,李柏华和侯毅便争分夺秒地前往高铁站,可当车刚驶入高架桥,密密麻麻的车辆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将他们困在原地。

秒针每跳动一下,都仿佛是一记重锤敲在心头。他们清楚,必须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前往上海的高铁,这样才能顺利搭乘从浦东飞往宜昌的航班,让造血干细胞及时送达。整个护送计划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现哪怕些许延误,都极有可能影响移植手术。

侯毅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速滑动,查询着各种可能的出行方案,可现实却如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能衔接后续行程的改签班次,车票已售罄。车窗外,拥堵的车流如同一滩黏稠的泥浆,挪动得极为缓慢。

“我们都准备打110了。”侯毅想起仍心有余悸。所幸,从拥堵区域艰难突围后,道路也通畅起来,二人得以按原计划前往上海。

抵达虹桥站后,二人一边匆匆赶往浦东机场,一边联络航司,再次确认运送行程。可十几通电话拨出去,听筒里始终是忙音。迫于无奈,他们选择留言告知,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每一秒都被无限拉长。

约5分钟后,手机铃声骤然响起。航司工作人员终于回话了。

浦东机场航站楼里,急促的广播声、往来行人匆忙的脚步声交织成一片喧嚣,李柏华和侯毅却无暇顾及。一位机场工作人员已在约定地点等候。简单交流后,得知方才电话占线,这位对接负责人连忙掏出手机说:“加个微信吧,以后护送经过浦东机场的话,可以直接联系我,我会全力配合!”

张安莹也分享,去年她首次护送,在乘客、航司协助下,免费升舱,第一个登机、下机,得以一路顺畅。

这些与时间赛跑、守护生命的护送旅程,他们从来不是独行者。

三峡日报记者  范玉峰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3-14 1 1 三峡日报 c309602.html 1 生命接力:“大爱髓缘”与时间的赛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