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不会分类怎么办?”“垃圾焚烧排放的烟气会污染环境吗?”面对市民关心的问题,枝江市用实际行动作出回应——从社区分类站到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的 “绿色变形记”每天在枝江上演。
3月3日清晨,在枝江市长江首府小区的垃圾收集点,四色垃圾桶整齐排列,分类标识清晰可见。身着橙色马甲的环卫工人郑秀兰守候在收集点旁,引导前来扔垃圾的居民进行分类投放,解锁垃圾分类的“密码”。“小区里会定时定点开放垃圾收集点,居民们过来丢垃圾的时候,我们帮助大家把生活垃圾分好类,后面转运的人工作起来就方便多了。”郑秀兰说道。
上午十点,灰色的其它垃圾、绿色的厨余垃圾转运车如往常一样抵达垃圾收集点,不同的颜色和标识让人能轻松辨别出车辆转运的垃圾类型。随着车辆尾部机械臂的灵活抬升,一个个对应的垃圾桶被稳稳提起,随后,这些垃圾被有序地倾倒进了车后宽敞的垃圾箱内。转运车司机马永华介绍:“我们各类收运车每天早上五点出发,到每个小区和路边的分类亭,将分类后的垃圾转运到中转站。”
经过一上午的走街串巷,转运车“满载而归”,回到了垃圾中转站。这里是垃圾回收的中间节点,肩负着将垃圾压缩打包的责任,“就像一个城市的消化系统。”杨家垱垃圾中转站负责人肖家富说。目前枝江城区内共有5个垃圾中转站,经过“瘦身”处理后,运输效率大大提高,压缩好的垃圾被装上运输车,前往垃圾焚烧处理点。
在位于董市镇的伟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作为枝江唯一一个垃圾焚烧处理点,一辆辆转运车进进出出,繁忙而有序。经过地磅称重后,转运车依照指示驶入垃圾卸料大厅,将垃圾倾倒入垃圾储坑中,5至7天的发酵可以沥干垃圾中的水分,提高热值。二楼控制室里,操作员移动手柄,巨型抓斗便将发酵好的垃圾投入850℃的焚烧炉炉膛。
伟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恒轶说:“焚烧炉焚烧以后,产生热能,像烧开水一样产生蒸汽,推动我们的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烟气、炉渣和飞灰等废弃物。针对这些废物,有着严格的处理措施。烟气经过炉内的脱硝和炉外的半干法处理,再经过干法、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尘等步骤,确保排放的烟气符合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炉渣则在提炼出其中的贵金属后,剩余材料被制作成环保砖或铺路用的碎石,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燃烧后的飞灰,经过设备收集后,利用水泥耦合剂在飞灰固化间进行固化处理,最终进行填埋。
至此,生活垃圾从垃圾袋来到焚烧处理点,经历了一次完美的“蜕变”。
如今,枝江年处理生活垃圾22万吨,年发电量约7000万千瓦时。这些被 “放错位置的资源”,正用更精、更细、更先进的方法与机制,实现生活垃圾的高值再利用。
三峡日报通讯员 朱深耕 朱传嗣